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工藝品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現狀分析:拍賣公司不負責真假

2016年我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現狀分析:拍賣公司不負責真假

2016-05-13 16:03:24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制假、販假、假拍;二是定價機制比較混亂,比較在意藝術品作者的崗位、所在機構,使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定價呈現出扭曲的現象;三是交易制度比較混雜,監管乏力。具體請看以下內容,以下是以下是2016年我國藝術品行業現狀分析

2016年我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現狀分析:拍賣公司不負責真假

  在天津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上,郭金良高價拍下一幅字。

  交了錢、辦完手續,郭金良迫不及待地抻開畫軸,愣了那麼一會兒。左看右看、遠觀細瞅,這幅字給人的感覺跟拍賣圖錄上的就是不一樣。

  猶豫不決,郭金良找到一位專業人士,鑑定結論是:這幅字是假的。

  「拍到假貨太正常了,只能自認倒霉,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好。」郭金良說,這幾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很紅火,但也有不少問題。比如,小拍賣行騙取圖錄費、「託兒」拍場假拍頂高拍品價格、部分新拍賣行「知假拍假」。這些問題是他和他的朋友都曾遇到過的。

  業內人士也認為,拍賣場上的這些「亂象」擾亂了市場,給拍賣市場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如果不儘快修正,藝術品市場將難以渡過「瓶頸期」。

  拍賣公司不負責真假

  郭金良是天津市東天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一個拍賣愛好者,他每年都要在大小拍賣公司花上幾十萬元。

  摸爬滾打多年,郭金良清楚藝術品拍賣圈中明里暗裡的規則。

  從明面上說,多數藝術品拍賣公司每年拍賣兩次,也就是「春拍」和「秋拍」。拍賣前,藝術品拍賣公司收集拍品,然後通過微信、廣告作宣傳,給會員發圖錄,最後確定拍賣日期。拍賣公司一般靠賺取佣金盈利。以前參加拍賣,買家賣家都要交6%的佣金,現在拍賣公司只收買家的佣金,範圍在12%至15%之間。

  除了交佣金,還得交「學費」,比如之前拍到的那幅字。

  「相比較而言,我交的『學費』算少的。」郭金良說了他了解的一個真實案例。

  前些年,有位女士拍得一幅吳冠中先生的字畫,拿到實物後反覆端詳,覺得畫有問題。由於拍價很高,這位女士找拍賣公司退貨,但是拍賣公司不同意。最後,這位女士輾轉找到吳冠中先生本人,經其本人鑑定,那幅字畫是假的,吳冠中甚至在字畫上題寫:「此作品非本人所作」。儘管如此,這位女士還是沒能從拍賣公司拿到任何賠償。

  「拍賣公司只管拍賣,收取佣金,不管真假。看到假的,你可以不買,拍賣公司並沒有強制要求你買,這就像賭博。」郭金良說,還有一種是無底價拍賣的藝術品,誰都看不出來真假,拍賣全靠運氣。拍下來的人其實也不知道真假,但一般都會當做真品保存下來,再編一個動人的故事,最後,這件不知真假的藝術品就成真的了。

  「現在的拍賣市場,的確存在假貨橫行的問題,因為很多物品歷史久遠,比如清朝的字畫,有多少人能確定辨別其真假?很多時候,大家只能憑手法畫派來判斷是否為真品。此外,專業人士越來越少的局面,也會造成假貨越來越多。而且,隨著技術發展,有些假貨幾乎識別不出來,比如日本3D技術列印出來的印章,即便是專業人士也很難分辨出真假。」郭金良說。

  除了假貨,藝術品拍賣圈裡還存在托價的問題。「托價是拍賣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賣家不是做慈善的,也想賺錢,肯定要找人托價以達到預期的價格。對於買家來說,在參加拍賣時,只能出價到自己的心理價位,不能賭氣盲目出價,不然肯定落入圈套。」郭金良說。

  一位藝術品拍賣行業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存世的文物真品,90%以上都在博物館或大收藏家手中,少有流通,但市面上的『真貨』卻越拍越多。很多贗品粗製濫造,明眼人一看便知,可一些拍賣公司為牟利不惜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拍賣法中的『不保真』免責條款,讓許多知假拍假的拍賣公司有恃無恐。」上述業內人士稱。

  高估價格騙取圖錄費

  在藝術品拍賣圈裡,買家可能遇到拍賣假貨與托價,賣家也可能墜入陷阱,比如圖錄費。

  郭金良告訴記者,一些拍賣公司以收取圖錄費作為盈利手段,拍賣本身只是一道幌子。拍賣行與收藏者簽訂的拍賣合同有時也是千奇百怪,充滿霸王條款的味道。

  為了解圖錄費的情況,記者以藝術品收藏者的身份聯繫了北京某拍賣有限公司的宋女士。

  按照宋女士的說法,收藏者參加拍賣,首先要與拍賣公司簽訂合同。每件拍品需交2000元拍賣費,底價可以由收藏者自己定,拍賣公司在底價基礎上運作。不過,拍賣是有機率的,拍賣公司不能保證拍品一定可以拍出去,機率是一半一半。拍賣成功後,拍賣公司收取7%的佣金、3%個稅。即使沒有拍出去,費用也不退還。

  江蘇的李先生從事古錢幣生意,每年都會帶些拍品參加各地的拍賣會。

  「我一般是送拍、參拍都參加,但大多時候還是送拍。送拍要交錢,不給費用拍賣公司肯定不會讓你拍。近段時間,拍賣公司怕收不上拍品,就把賣家的佣金降得比較低。我不清楚小拍賣公司是怎麼收費的,大公司收的費用包括稅在內一般是10%左右。」李先生說。

  據李先生介紹,上拍的物品必須要有一定的價值,因為拍賣公司會做一個拍品圖錄,上拍物品的價值至少要值得做圖錄。拍賣公司印一批圖錄大概五六百本,印刷費用十多萬元,一本圖錄的售價是200元左右。除此之外,拍賣公司還要租賃拍賣場地、支付拍賣師費用等,一個拍賣會的成交額低於200萬元,拍賣公司就是虧本的。

  因為成本大,一些小的拍賣公司將前期收取的費用作為盈利主渠道。

  李先生告訴記者,一些小的拍賣公司在鑑定方面並不一定專業,但他們懂大多數藏家的心理——幾乎所有藏家都希望自己的東西是好的。所以,當拍賣公司聲稱拍品是好的,可以拍到較高價格時,藏家心裡一高興,什麼警惕性都沒了。藏家的警惕性小了,拍賣公司就開始談收取費用的事。這些費用不少:出具鑑定證書的費用,如果要送拍,還要收取拍賣費用。除此之外,有的拍賣公司還要收取製作圖錄宣傳的費用,相比動輒評估上百萬元、上千萬元的拍品,區區幾百元、幾千元的圖錄費顯得微不足道。一些小拍賣公司正是利用拍賣者的這一心理,以收取圖錄費作為盈利手段。

  「我遇到很多藏家抱怨,東西委託給某公司拍賣,承諾的拍賣時間都過大半年了,拍賣時間還沒有定下來。打電話追問,拍賣公司會以各種理由、找出各種原因拖延時間。有些拍賣公司的操作手段是租個酒店、找個拍賣師,然後開拍,現場的參拍者基本都是『託兒』,一天拍賣兩千多件,全部流拍,就是騙取前期費用。」李先生說。

  鑑定專家有待規範

  「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主要有三大問題:第一是『三假』問題比較突出,即制假、販假、假拍;第二是定價機制比較混亂,大家比較關注藝術品作者名頭、行頭,比較在意藝術品作者的崗位、所在機構,使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定價呈現出扭曲的現象;第三是交易制度比較混雜,監管乏力。」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說。

  北京科技職業學院文物學院院長、中國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會長李彥君說:「拍賣行業亂象主要有兩個,一是專門有一種公司,以收取鑑定費、拍賣保險費為主,而不進行真正拍賣的騙子公司。這些公司甚至連工藝品也拍賣,以收取佣金為主;第二是有拍賣公司拍賣高仿品,而且無人監管。」

  「騙取圖錄費的行為在法律上存在真空,因為法律沒有不允許收圖錄費。不過,有規定明確不能在拍賣前收佣金,佣金是在拍賣成交後收取的。」李彥君說,有些公司在拍賣前收取佣金及各種費用,涉嫌詐騙,應該由工商、文物部門聯合執法,進行整頓和處罰。如果涉及刑事責任,應依法追究。此外,鑑定公司都是內部鑑定,沒有聘請專家鑑定的情況,有的小公司甚至把假東西說成真的,以此吸引藏家交錢參拍。

  李彥君說,拍賣法規定拍賣公司不負責甄別真偽和瑕疵,因此,只能靠拍賣公司自律不拍賣假貨。

  除了拍賣公司自律,行政執法部門應如何加強監管?

  陝西省西安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所所長周榮認為,拍賣行為應該由工商部門加強管理。

  李彥君則建議規範藝術品鑑定專家資質認定。「目前對藝術品鑑定專家沒有嚴格的規範,對專家缺乏考試、培訓、規範。這方面需要改進」。更多相關藝術品拍賣行業現狀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藝術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藝術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藝術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