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藝術品行業分析報告 >> 2012—2015年我國藝術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2012—2015年我國藝術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2015-02-09 17:23:4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2年針對藝術品進口暫行一年6%的關稅下調已經到期,但時至今日新的稅率政策仍然未出台。業界對此憂心忡忡。企業不僅要面對市場調整帶來的經營壓力,還要面臨政策取消後更沉重的賦稅壓力。另外,一些地方希望借成立文化藝術品保稅區,促進藝術品進出口交易,但實際上也因為目前藝術品關稅政策、海外回流文物政策的制約,推進起來困難重重,其降低藝術品交易成本的初衷或成空歡喜。

  尷尬的關稅調整

  2012 年伊始,《關於2012 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步入實施階段,其中規定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由12% 降至6%,從中可以明顯感受到政府對扶持藝術品進口、促進藝術交易充滿善意,並且對於那些翔實申報的藝術品進口商無疑是個鼓勵。

  然而,原定一年的關稅下調已經到期,但新的稅率政策還未出台。若恢復為原來的12%,對市場調整中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斌表示,「公司目前在北京的拍賣壓力很大,包括企業的風險、政策、貨源、成交率等等,未來對於拍賣企業來說是過冬的時候。另外,我們面臨一個增值稅的問題。以前整個拍賣企業是公益企業,這裡面的收入部分,包括委託佣金,按照公益企業的規定交稅,對於我們企業是合情合理的。現在國家政策到期了,企業的負擔會成倍增長,增值稅部分會增加5-6倍。下一步在整個藝術品拍賣行業里,唯一能解決生存發展的就是提高佣金,但現在成交額下降,若費用再上調,整個行業就會萎縮。」

  沉重的賦稅已經讓中國內地的藝術品經營企業不能不尋找其他解決途徑。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從去年開始在香港設立分公司,將一批從海外徵集到的回流藝術品拿到香港拍賣,直接面對國際市場。北京保利總經理趙旭稱,保利香港每年的運營成本是北京總部的5到8倍,40個員工加上場地租金、布展、宣傳等費用,一年的運營成本要在一億港幣左右。「但是國內對於拍賣行業的稅收比例比香港要高很多,在香港成本雖高,但是藝術品交易稅卻省去很大一塊。」

  新興保稅區拍賣步履維艱

  通過藝術品行業分析報告解到,隨著北京、上海等地的文化藝術品保稅區相繼成立運營,「藝術品保稅區交易」成為行業新亮點。然而,保稅區是否真能給藝術品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保稅區真能降低藝術品交易成本嗎?

  4月21日,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將在廈門保稅區舉辦國內首個西洋古董藝術品的拍賣。然而,有業內人士質疑,由於在購買後入關仍然需要繳納正常關稅,保稅區拍賣或只是一場吸引買家的噱頭。

  對此,華辰拍賣公司總經理甘學軍稱,保稅區拍賣確實只是在保稅區內不需要考慮關稅問題。根據現行政策,一旦藝術品入關,仍需要按照海關規定繳納相關費用。他表示,保稅區拍賣國外藝術品,在國內尚屬首次,處於探索階段。作為國內同行中第一個「吃螃蟹」者,他坦言,在進行此次保稅區拍賣的準備工作時,可謂困難重重、步履維艱,「到目前為止,仍有很多相關事宜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甘學軍舉例,我國海關對一百年以上的文物是免關稅的,但這需要我國文物部門的鑑定。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一方面對於西洋藝術品鑑定,我國的文物部門存在技術困難;另一方面,鑑定需要先入關,保稅區屬於境內的「關外」區域,國家文物部門無法進行鑑定工作。由於有關制度和法規條文上的不健全,讓保稅區的文物拍賣陷入了「死循環」。以至於「若我們嚴格按照這些條款來做,根本是沒法做的」。

  實際上,保稅區根本無法幫助想要把買回的藝術品帶回國而少繳稅的人實現目的。海外藝術品進關還是要走正規程序:報關、交稅。只是,保稅區多了一種降低再交易成本的可能。也就是說,買家可以在保稅區買到的藝術品進行臨時倉儲或直接再交易的時候不必繳納關稅。

更多藝術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藝術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