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場上各種品牌的方便麵充斥著各大商場的貨架,從大型零售超市到街頭的小門頭商鋪都能夠看到它的蹤影。
在方便主食領域,中國方便麵產量已列世界首位。就總體而言,中國方便麵生產尚處於發展階段。中國人均方便麵占有量居世界第9位,而且消費主要集中於城市居民,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不及城市的1/3。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方便麵市場前景樂觀。
康師傅是中國市場最大的方便麵品牌,銷售額超過了其他所有品牌之和;同時方便麵也是康師傅的最重要業務,集團內的收入占比達到40%。因此有人評論,康師傅的業績表現其實也正是方便麵市場從興盛轉向衰落的歷程。與康師傅纏鬥了多年的統一,雖然今年上半年的方便麵業績好些,但之前也經歷了多年的巨額虧損。尼爾森統計數據顯示,康師傅和統一的市場占有率多年來均保持在50%和20%上下的樣子,兩家占據了中國方便麵市場七成以上份額,而且行業兩強格局常年穩定。但從去年開始,康師傅、統一在財報中都不斷揭示中國方便麵市場衰退帶來的風險。
單從兩家的方便麵業務來看,康師傅上半年方便麵收入為15.42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3.95%。由於方便麵是康師傅的最主要業務,收入占比達到36.79%,因此方便麵業務的下滑也直接導致了公司整體報表的業績萎縮。而且在銷售衰退的同時,方便麵原材料價格還出現了上升,使其毛利率也出現下降,但由於同時提高了廣告投入,康師傅方便麵上半年淨利潤出現腰斬,下滑幅度超過六成。
兩家巨頭的日子折射出了整個中國方便麵市場的現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上周舉行的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方便麵產業已是連續第四年下滑,而且調整還在繼續。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麵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而這種調整在今年前8個月仍在繼續,依然未能止跌回升。根據對全國22家方便麵企業的統計,有9家都出現銷售下跌,多個品牌已經開始調整經營方向。
有分析報告指出,方便麵市場連續數年出現衰退,一方面與人們產品品質、口味的一成不變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替代品出現有直接關係。但歸根結底仍在於行業創新嚴重滯後,二三十年來方便麵在形式、口味上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改動。
行業盛行模仿秀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企業無心也無力開發新產品。據業內人士介紹,要想在全國範圍推開一款新口味方便麵,沒有百萬數量級的廣告費是根本不可能的。方便麵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表明,目前低端方便麵每包毛利僅在10%,即一包一兩毛錢。如果沒有超大規模的銷量,很可能研發出來的新品種就是虧本的,這使得很多企業寧願等著模仿分一杯羹,而不願意投資開發試驗品。這就導致了國內方便麵行業成為幾大巨頭開發、其他品牌跟風模仿的局面。高度的同質化競爭使得開發者的市場份額受到一定影響,跟風者也只能跟著喝湯,這對整個行業發展顯然是不利的。「紅海過熱,藍海寂寞」,有人這樣描述方便麵市場同質化、少層次、無差異的競爭現狀。
更多方便麵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方便麵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