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中,隨著電商平台的崛起,快遞行業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國內主要的幾家大的民營快遞企業也快速擴張市場,2016年民營快遞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詳情如下。
民營快遞企業已成為快遞業主力。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億件,同比增長56.7%。其中,民營快遞業務量市場份額達到90.1%,首次超過九成。
快遞業務量增幅在經歷了2015年的放緩後,2016年重回50%。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714.6億元,同比增長43.4%。其中,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32.5億件,同比增長45.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44億元,同比增長43.3%。異地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7.2億件,同比增長61.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25.8億元,同比增長41.1%。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國有、民營和外資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9.2%、90.1%和0.7%,民營企業份額已經超過九成,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10.6%、82.7%和6.7%。其實,國有快遞企業增速也有所提升。上半年,國有快遞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增速分別達到22.1%和21.4%,均比去年同期提升14個百分點以上。
在業內看來,快遞業的高速增長與近來行業創新產品結構、新技術應用等戰略轉型有直接關係。此外,今年上半年以來,包括順豐、圓通、韻達等快遞企業紛紛傳出上市消息。而上市步伐的加快也將驅使企業在管理架構、運營機制等方面逐步健全,推動業務量增長。
得益於電商的發展,中國快遞行業也在高速前進。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快遞市場業務量達到 206.67 億件,業務收入達到2769.60 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48.0%和 35.4%。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人均快遞使用量達到15.0件,年人均快遞支出達到201.5元。
快遞企業近兩年迎來上市潮。2015年12月1日,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上市,市值169億元。今年3月23日,圓通速遞借殼大楊創世上市,市值175億元。5月,順豐借殼鼎泰新材,市值達到433億元。7月,韻達借殼新海股份,市值180億上市。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民營快遞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分析認為,目前快遞行業成本壓力加大,同質化競爭激烈,微利化的趨勢讓企業不得不向資本靠近尋求支持。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民營快遞企業上市後,未來快遞業的經營模式也將發生巨變,粗放性快遞加盟模式將逐漸被經營管理一體化、服務標準一體化的直營模式所取代。
未來民營快遞下一個競爭戰場,一是產業鏈,二是國際化。
一方面,目前各大民營企業都在構建自己的產業鏈,線下實體店、快運、金融、冷鏈、海外倉等板塊都在積極布局,申通也剛剛開通中歐跨境運輸航線;另一方面,跨界合作也成為常態,圓通與聯通展開合作、國企EMS與支付寶和微信合作,據趙小敏預計,未來跨境合作將是爭奪新的流量入口、大數據和客戶資源的大方向。
二是產品。上市之前各家產品同質化、嚴重依賴電商件。但隨著近年來快遞市場增速持續放緩,已經難以達到之前的高峰期,價格戰將不可持續。擁有資金後,各家可以在電商件之外爭取高端件,比如商務件。順豐、圓通和申通的航空業務就是意在提高產品附加值,走高端化路線。上市後,申通董事長陳德軍表示將改革國內快遞,分步推進商務件。
趙小敏也表示,上市之後快遞產品結構升級和價格調整迫在眉睫,未來將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和多層次的價格體系。
三是網絡更規範化。上市之前除了順豐之外,各家都是單一傳統加盟商模式——總部和轉運中心直營,下面以行政區划進行多級加盟。這種模式下總部對加盟網點缺乏管控,導致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規範,服務質量層次不齊。而上市之後,從一個非公眾企業變為一個公眾企業,加盟商和總部將變成一個整體,資本市場和公眾都要求其更規範、更透明。
四是行業的併購。慘烈的競爭就意味著淘汰不可避免。據中國快遞協會《快遞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顯示,到2020年,行業將培育出6個以上年業務收入超500億元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其中3個以上年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培育出兩三個跨國領先快遞企業;培育出兩三個上市快遞公司。
11月4日,國家郵政局在寫給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的提案回復函中表示,支持快遞企業兼併重組、上市融資,整合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趙小敏預計,未來三五年,行業將出現大重組,國內的快遞運營商(包括外資)將保持在十個以內。
更多民營快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民營快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