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文體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體育產業投資及需求分析:不再盲目狂熱

2016年體育產業投資及需求分析:不再盲目狂熱

2016-12-23 15:03:5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科技的進步極大程度上激發了人們對於健身休閒體育的需求。我國市場經濟的轉型給我國健身休閒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在許多已開發國家,體育健身休閒產業已經作為國家的支柱形產業在發展。但是,在我國,體育健身休閒業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發展的成熟度還是管理水平,都與已開發國家有一定的差距。近幾年體育產業投資大熱,但是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需求、政策、資本、網際網路有機推動體育產業加速發展。消費升級提高體育消費能力和意願,直接刺激賽事觀賞消費增加及高端運動滲透率提高,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體育產業投資及需求分析詳情如下。

2016年中國全民運動健身行業報告

  體育產業投資「井噴」向理性運營轉變

  在體育產業領域,比賽日收入,一直是感受產業冷暖的重要觀測指標。從首鋼到五棵松,觀眾人數擴容3倍而不擔心冷場,五棵松場館運營商、華熙國際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國今嬌看到的是體育競賽業無可替代的現場觀看體驗及從中衍生出的價值。「把這種熱鬧都籠絡進來的話,你想想這裡的價值有多大?5萬億可以達到!」國今嬌說。

  5萬億,是最近兩年體育產業界人人掛在嘴邊的熱詞。2014年10月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力爭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忽如一夜春風來。政策紅利帶動體育產業風口大熱,資本蜂擁而入。萬達、阿里、騰訊等商業巨頭紛紛在體育產業布局,圍繞體育產品和服務的創業融資風起雲湧。根據報告顯示,2015年體育類投資項目是2014年的3倍。和去年的「井噴」相比,2016年的體育市場不再盲目而狂熱,而是隨著降溫更加清醒,投資人和創業者開始更加理性地選擇各自的方向,把精力轉移到更加務實的經營上來。

  從體育競賽業的商業視角來看,用成績吸引球迷只是第一步,重視運營讓觀看者成為消費者才是持久之道。從2014年開始,中國網球公開賽賦予賽事新的定位,要「打造假日休閒的體育消費業態」。

  「體育場館、俱樂部帶動周邊酒店、商場、遊樂場的發展從而產生集聚效應的現象非常普遍。中網能夠發揮這種作用的話,那真的是一個大的產業鏈,把人的需求真正連接起來了。」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總裁張軍慧說。

  需求:消費從「實物」向「服務」升級

  說到需求,體育消費、強身健體近幾年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無論是時下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舉辦的各種路跑比賽,還是今年風靡各大社交平台的「馬甲線」「A4腰」,都體現了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之後給人們體育生活帶來的變化。

  「作為產業消費,人群是基礎,如果沒有全民健身和群眾體育的參與,體育消費就是一句空話。」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劉國永道出全民健身對體育消費的意義。

  與此同時,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推波助瀾下,民眾的體育需求「痛點」得到更仔細的區分和匹配。僅用一年半時間,體育運動應用軟體「悅跑圈」用戶增長近1000萬,日活躍用戶數達35萬。「人們並不在乎自己跑得多快、跑得多好,你獲得最多的讚賞往往來自於你跟誰跑、在哪裡跑、穿什麼跑,社交才是運動的第一需求。」創始人梁峰說。

  當下,中國老百姓對健康的追求逐漸從運動鞋、服裝等「實物型」消費向注重體驗、滿足幸福感的「服務型」消費升級。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體育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之後,人們對享受型、發展型的消費需求上升,同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7萬元,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消費爆發的臨界點已經到達。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我國陸續承辦了很多大型體育賽事,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更是鼓舞人心。除此之外,國家也發布了一系列支持體育事業發展的文件,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初步測算,航空運動、水上運動、山地戶外等消費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9000億元左右。

更多體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體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