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農機行業分析報告 >> 2016農機發展現狀分析:農機科技創新全程發力

2016農機發展現狀分析:農機科技創新全程發力

2017-01-10 09:05:1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智能農機裝備技術代表著先進的農業生產力,是改善生產條件達到精耕細作、提高生產效率、轉變發展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這一年,我國的農機科技創新圍繞需求,立足長遠,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國家政策為農機科技創新提供支撐

  2016年1月,《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意見》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特別是以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政策、新舉措。在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方面,《意見》提出「統籌協調各類農業科技資源,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和工程,重點突破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生態環保等領域關鍵技術」。另外,《意見》首次提出要「加快研發高端農機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推進林業裝備現代化」,給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農機發展現狀分析:農機科技創新全程發力

  2016年8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現代農業部分,農業智能生產、智能農機裝備的納入引人注目,成為新增亮點。《規劃》提出,將以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支撐農業轉型升級為目標,重點發展農業智能生產、智能農機裝備、設施農業等關鍵技術和產品,並對農機裝備與設施、智慧農業、智能高效設施農業等幾個方面未來5年的科技創新做了系統謀劃和前瞻布局,《規劃》對以上幾個農機相關領域的關注,將對提升我國農業機械科技水平、做好農機產業結構調整起到「風向標」和「助推器」的作用。

  在政府、協會、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與推動下,規模總量相對較小的農機裝備被國家列入了2015年5月正式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之中,足見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重視程度。同時,由於當前我國農機工業存在著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技術供應不足等問題,農機工業雖然也進入了新常態低速增長階段,但與其他機械行業不同,市場供給不足依然是主要矛盾。在這樣的行業背景和市場需求下,2016年1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組織編制了《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國農機裝備品種要達到7000種左右,大宗糧食和戰略性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品種齊全;全面掌握核心零部件製造技術,關鍵零部件自給率達到70%以上,形成3—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農機行業領軍企業,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以上。《方案》的發布,將農機工業產業升級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得到高度重視,行動方案科學和全面地提出了農機裝備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非常重要和及時。

  各類農機科技創新聯盟成立

  農業部從2014年開始啟動了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工作,農機領域也加快了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一條龍」科企合作聯盟。

  2016年7月17日,國家農業自走式植保機械科技創新聯盟在山東省臨沂成立,致力於開展自走式植保機械關鍵技術、產品、部件的聯合研發,加快自走式植保機械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為我國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提供技術支撐;2016年7月24日,國家飼草料生產科技創新聯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成立,在飼草料生產領域組建科企深度合作的科技創新「一條龍」聯盟;2016年10月27日,丘陵山地與高新特色農機戰略聯盟成立,形成緊密戰略合作關係,融合各方核心優勢資源,打造全新的農業生態模式;2016年10月29日,國家穀物收穫機械科技創新聯盟成立。此外,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東北黑土地保護科技創新聯盟等組織也在積極地開展科研工作。

  各個戰略聯盟的成立,加速推進了產學研推的緊密結合,建立了覆蓋全行業的科研組織模式,形成了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合力攻關行業關鍵技術瓶頸的局面。

  農機科研碩果纍纍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機裝備品種僅有3000多種,而農機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農機裝備品種高達7000多種,但隨著我國農機工業水平、科研水平的不斷進步,這一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2016年,羅錫文院士團隊研究的「水稻機械化直播技術」日臻完善,並在山東、上海、貴州等地建設多個試驗示範基地,已經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績。大型水稻直播機、新型油菜移栽機、高地隙植保機械、秸稈還田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犁旋一體機等一批農機新機具、新裝備、新技術也逐漸進入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一些小眾化農機產品的研發上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新疆先後研發生產出了葡萄埋藤啟藤機械、果樹開溝施肥和鬆土除草機械、薰衣草收穫機、鬱金香播種機、新型食葵收穫機、甜瓜開溝施肥鋪膜機等一大批先進機具設備,南京農機化所研發出了以新型棉花打頂機為代表的新型農機產品。

  19個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啟動

  2016年以來,以強化自主創新、提升裝備性能、拓展空缺領域為主要目標的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項目陸續開展。項目以各個農機企業為主,農機科研院所為輔進行實施。

  據了解,重點專項項目設置了3個層面,11項重點方向,47項研究任務。

  3個層面分別為基礎技術研究、關鍵共性技術與重大裝備開發、典型示範。

  11項重點方向包括農機作業信息感知與精細生產管控應用基礎研究、農機裝備智能化設計與驗證關鍵技術研究、農機智能作業管理關鍵技術研究、智能農業動力機械研發、高效精準環保多功能農田作業裝備研發、糧食作物高效智能收穫技術裝備研發、經濟作物高效能收穫與智能控制技術裝備研發、設施智能化精細生產技術及裝備、農產品產後智能化干制與精細選別技術裝備研發、畜禽與水產品智能化產地處理技術裝備研發與示範、丘陵山區及水田機械化作業技術裝備研發與示範。

  在47項研究任務中,信息感知與作物精細生產管控機理研究、信息感知與動物精細養殖管控機理研究、機器作業狀態參數測試方法研究、新型節能環保農用發動機開發、重型拖拉機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整機開發、智能電動拖拉機開發、丘陵山地拖拉機關鍵技術研究與整機開發、水田拖拉機行走驅動技術研究與整機開發、園藝拖拉機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整機開發、智能化稻麥聯合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玉米聯合收穫技術與智能裝備研發、薯類高效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特色雜糧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秸稈飼料收穫技術與智能裝備研發、棉麻智能高效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智能化油料作物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飼草料作物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農特產品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等19個項目已於2016年度啟動實施。

  在2017年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工作的推進中,農機裝備智能化設計與驗證關鍵技術研究、農機智能作業管理關鍵技術研究、高效精準環保多功能農田作業裝備研發、設施智能化精細生產技術裝備研究等4個方向共計17個項目也將會陸續啟動。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我國農機科技水平將穩步提升,逐漸完成預設目標,並為終將躋身農機製造強國行列打下堅實的基礎。

更多農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