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到2002年我國共有專用車生產企業598家;2003年到2017年我國專用車實現產量160.1534萬輛,同比增長38.74%;2018年到2030年預計我國專用汽車產品日趨豐富、合理和產品質量、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下是專用車市場分析。
從1998年開始國內專用車市場整體上呈現上升態勢。全國生產專用汽車的企業在2000年達756家,其中生產廂式車的企業達489家,生產罐式車的企業253家,生產專用自卸車的企業有115家,生產起重舉升式車的企業有88家,生產倉柵式車的企業有16家,生產特種結構車的企業有162家,生產專用半掛車的企業有173家,生產半掛車和自卸車的企業分別為154家和249家。但是,到2002年。國內專用車生產企業縮減到598家,專用車市場分析指出,這是規模化經營的必然結果。
2003年到2017年我國專用車實現產量160.1534萬輛,同比增長38.74%,快於同期卡車(含底盤、半掛牽引車)銷量增速(16.91%)21.79個百分點。其中,2017年廂式汽車產量為89.47萬輛,同比增長24.73%,占比超過一半,達到55.86%;其次是倉柵汽車,2017年產量為34.60萬輛,同比增長37.28%,占比達到21.60%。
2017年我國共發布6批新的推薦車型目錄。專用車行業分析,新能源專用車車型目錄共519款。其中,貨車(廂式運輸車為主)數量最多達441款,占比為85.2%,環衛車(垃圾車、掃路車、灑水車等)數量為33款,占比為6.4%,其他類(如工程車、電源車、售貨車等)數量為45款,占比為8.5%。新能源專用車推薦車型目錄企業超過85家。其中,前十家企業共計車型233個,占比為44.9%,東風汽車公司車型數量最多為65個。
2018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雖然國家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但專用車行業仍存在下行壓力,行業政策對專用汽車市場影響明顯。國家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一些行業政策對專用車市場產生了很大的衝擊。2017年國三轉國四,2018年國四轉國五,2020年國五轉國六,新產品生命周期短,公告申報費用及困難較大。按照國家工信部的要求,現在每申報一項公告及油耗都必須實車進行視頻記錄,每個公告車型必須到指定的檢測場現場進行檢測,這使企業產品公告的申報難度增加,費用增高,周期延長。
未來,專用汽車的產品品種日趨豐富、合理和產品質量、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產業政策逐步落實和行業標準法規政策不斷完善,我國專用汽車市場還將得到更大發展,公路建設、城市發展、能源消耗結構變化、重點工程建設加快,為我國專用汽車提供的市場需求。到2020年我國專用汽車技術水平達到歐美日已開發國家先進水平,成為世界專用汽車產品出口大國。
在西方已開發國家中,專用汽車市場開發比較成熟,專用汽車占普通載貨汽車的比例在70%以上,產品涉及國民經濟各個環節,產品滿足用戶個性化程度較高,產品特性明顯。專用車市場分析,相比之下,國內專用汽車市場開發較為緩慢,市場細分程度不夠,目前專用汽車占普通載貨汽車比例在40%左右,產品雷同性大,滿足用戶個性化要求差。產品生產工藝環節硬體方面國內外差距正在明顯縮小,但在生產工藝管理、要求及執行度方面國內外企業差距較大。因此,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市場形勢來看,我國專用汽車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總的來說,我國專用車市場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對滿足國內各種需求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未來,隨著國民經濟總量構成的變化,市場對專用汽車品種的需求格局將相應改變。未來,專用車生產企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通過改制、兼併、重組等方式已基本實現了企業性質的根本性變化。以上便是專用車市場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專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專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