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專用車行業分析報告 >> 專用車市場分析

專用車市場分析

2019-01-03 09:52:2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1998年到2002年我國共有專用車生產企業598家;2003年到2017年我國專用車實現產量160.1534萬輛,同比增長38.74%;2018年到2030年預計我國專用汽車產品日趨豐富、合理和產品質量、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下是專用車市場分析

專用車市場分析

  從1998年開始國內專用車市場整體上呈現上升態勢。全國生產專用汽車的企業在2000年達756家,其中生產廂式車的企業達489家,生產罐式車的企業253家,生產專用自卸車的企業有115家,生產起重舉升式車的企業有88家,生產倉柵式車的企業有16家,生產特種結構車的企業有162家,生產專用半掛車的企業有173家,生產半掛車和自卸車的企業分別為154家和249家。但是,到2002年。國內專用車生產企業縮減到598家,專用車市場分析指出,這是規模化經營的必然結果。

  2003年到2017年我國專用車實現產量160.1534萬輛,同比增長38.74%,快於同期卡車(含底盤、半掛牽引車)銷量增速(16.91%)21.79個百分點。其中,2017年廂式汽車產量為89.47萬輛,同比增長24.73%,占比超過一半,達到55.86%;其次是倉柵汽車,2017年產量為34.60萬輛,同比增長37.28%,占比達到21.60%。

  2017年我國共發布6批新的推薦車型目錄。專用車行業分析,新能源專用車車型目錄共519款。其中,貨車(廂式運輸車為主)數量最多達441款,占比為85.2%,環衛車(垃圾車、掃路車、灑水車等)數量為33款,占比為6.4%,其他類(如工程車、電源車、售貨車等)數量為45款,占比為8.5%。新能源專用車推薦車型目錄企業超過85家。其中,前十家企業共計車型233個,占比為44.9%,東風汽車公司車型數量最多為65個。

  2018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雖然國家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但專用車行業仍存在下行壓力,行業政策對專用汽車市場影響明顯。國家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一些行業政策對專用車市場產生了很大的衝擊。2017年國三轉國四,2018年國四轉國五,2020年國五轉國六,新產品生命周期短,公告申報費用及困難較大。按照國家工信部的要求,現在每申報一項公告及油耗都必須實車進行視頻記錄,每個公告車型必須到指定的檢測場現場進行檢測,這使企業產品公告的申報難度增加,費用增高,周期延長。

  未來,專用汽車的產品品種日趨豐富、合理和產品質量、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產業政策逐步落實和行業標準法規政策不斷完善,我國專用汽車市場還將得到更大發展,公路建設、城市發展、能源消耗結構變化、重點工程建設加快,為我國專用汽車提供的市場需求。到2020年我國專用汽車技術水平達到歐美日已開發國家先進水平,成為世界專用汽車產品出口大國。

  在西方已開發國家中,專用汽車市場開發比較成熟,專用汽車占普通載貨汽車的比例在70%以上,產品涉及國民經濟各個環節,產品滿足用戶個性化程度較高,產品特性明顯。專用車市場分析,相比之下,國內專用汽車市場開發較為緩慢,市場細分程度不夠,目前專用汽車占普通載貨汽車比例在40%左右,產品雷同性大,滿足用戶個性化要求差。產品生產工藝環節硬體方面國內外差距正在明顯縮小,但在生產工藝管理、要求及執行度方面國內外企業差距較大。因此,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市場形勢來看,我國專用汽車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總的來說,我國專用車市場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對滿足國內各種需求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未來,隨著國民經濟總量構成的變化,市場對專用汽車品種的需求格局將相應改變。未來,專用車生產企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通過改制、兼併、重組等方式已基本實現了企業性質的根本性變化。以上便是專用車市場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專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專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