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診斷儀器占據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份額的13%,是醫療器械行業最大的細分子行業;預計到2020年,診斷儀器市場份額將達到14.1%。不斷增加的傳染病、慢性疾病人數帶來診斷需求的增加,以及體外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是體外診斷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以下對診斷儀器行業現狀分析。
診斷儀器行業現狀分析,2016年,我國人均體外診斷支出僅約4.6美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16年世界人均體外診斷支出約8.5美元),根據診斷儀器行業分析指出,已開發國家這一數字達到了25美元,按國外成熟診斷市場的水平計算,我國體外診斷市場潛在空間超過2000億元。2016年,我國IVD產品市場規模約為430億元,預計到2019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三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8.7%,發展迅猛。
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容量預測
由於醫療器械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逐漸成為全球主要的醫療器械產品生產地和出口國。診斷儀器市場規模與各地區的人口總數、醫療保障水平、人均醫療支出、醫療技術及服務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由於其在醫療診斷、疾病預防和治療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必須要做到檢測準確、性能穩定。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診斷儀器行業現狀。
診斷儀器行業現狀分析,在需求方面,國內臨床檢驗市場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雖然一些重要的臨床產品項目已經進入成熟期,國內市場發展速度有所減緩,但仍然以15%-20%的速度增長。同國際上的幾百種產品相比,國內市場還遠沒有得到開發。即使從目前需求較大、發展比較成熟的幾個病種來看,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同時,各類醫療機構對診斷試劑的需求呈現兩極分化:高端醫院要求高通量、高效率、敏感度高的檢測產品,而基層醫院需要快速、價格合適、安全和高效的產品。
在產品方面,診斷試劑行業早期臨床化學診斷市場份額最大,但近年來免疫診斷已逐漸超過臨床化學診斷的份額,而分子診斷作為新興發展起來的技術,在所有診斷類型中發展最快,主要原因是人類基因組研究的深入大大拓展了分子診斷的研究領域,推動了檢驗醫學在疾病診斷和評價預後方面的發展。診斷儀器行業現狀分析,另外,化學發光診斷試劑有望成為國內未來免疫診斷領域的主流產品。
在技術上,我國診斷試劑技術正在朝著兩極化發展:診斷儀器行業現狀分析,一種是以高效率的儀器設備、模塊式的組合和流水線式的自動化控制的高度集成、自動化的儀器診斷技術,大大提高診斷檢測的工作效率;另一種是簡單、快速便於普及和現場檢測的診斷技術,要求實驗儀器小型化、操作簡便化、結果報告及時準確化,日益受到臨床醫護人員的青睞。
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裝備配置總體水平仍然偏低,診斷儀器行業現狀分析,與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仍有較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間。國內企業多年發展和積累,部分企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產品製造實力,其產品也開始逐步進入高端市場,實現了進口替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儀器提升和改善的需求和高端市場的需求,將帶動我國診斷儀器行業的快速發展。
更多診斷儀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診斷儀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