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到2017年,國內診斷儀器市場中生化診斷的市場份額由27%降低至19%,免疫診斷的市場份額由27%增加至36%,分子診斷更是由5%增長至16%。經過近30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診斷儀器已經初步形成產品種類較齊全,且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開發能力的產業體系。以下對診斷儀器行業競爭分析。
診斷儀器行業競爭分析,儘管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預計年均增速較大,目前我國仍然是體外診斷試劑人均消費最低的國家之一。2016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138.8億元。診斷儀器行業分析預計2016-2021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將保持15%的年均增速,到2021年我國體外診斷試劑市場規模將約為279億元。
雖然國內診斷儀器行業發展勢頭迅猛,體外診斷廠家已達600家,但據中信建設證券調研,整體呈現規模小、品牌分散,由國際品牌主導的特點,比如國內IVD上市龍頭企業,收入中有近7%來源國外品牌的業務代理。現從兩大方向來分析診斷儀器行業競爭。
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世界醫療器械的生產國主要集中於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而消費市場亦主要集中於上述地區。診斷儀器行業競爭分析,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外先進醫療器械企業已形成高投入、高回報的特點,行業集中度較高。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國外醫療器械產品全面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競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診斷儀器行業競爭分析,相比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集中度較低,呈現出企業數量多、單個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偏弱、產品競爭同質化等特點。然而,隨著企業自主創新意識的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政府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政策扶持,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逐步健康發展,同時湧現出一批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將逐步完成進口替代。
診斷儀器行業競爭分析,免疫診斷儀器市場是近年來推動體外診斷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市場對該領域的技術進步反應明顯,新技術推出可以迅速取得市場優勢。相較於整個診斷儀器市場,跨國巨頭在診斷儀器市場占有率更高。
更多診斷儀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診斷儀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