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主要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了21521萬噸,同比增長5.69%,以下是生活垃圾行業現狀分析。
伴隨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至2017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134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58.52%。生活垃圾行業分析指出,而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為城鎮生活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尤其是城鎮生活垃圾的處理。
根據生活垃圾行業現狀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94.4萬噸,處置量達到20084.3萬噸,處置率達99.5%。202個大、中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產生量為901.8萬噸,其次是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產生量分別為899.5萬噸、737.7萬噸、604.0萬噸和541.3萬噸。前10位城市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為5685.8萬噸,占全部信息發布城市產生總量的28.2%。
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廠166座,2018年達到188座,同比增長13.25%。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為158488噸/日,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為185957噸/日,同比增長17.33%。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量為4633.7萬噸,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量為5329.9萬噸。同比增長15.02%。
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方式來看,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焚燒和其他。2018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19673.8萬噸,其中衛生填埋量為11804.3萬噸,占比為60%;焚燒量為6885.8萬噸,占比為35%;其他無害化處理量占比僅為5%,說明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還是以衛生填埋為主,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也是國家生活垃圾處理的重點關注領域。
從生活垃圾行業競爭來看,垃圾焚燒產業拓展迅速,龍頭並起。隨著行業規範趨嚴,逐漸淘汰落後產能,龍頭集中趨勢有望繼續加強,基本奠定國內行業競爭格局,但受制於地域分布等原因,行業集中度總體偏低。
「十三五」期間我國垃圾焚燒市場空間有望超3500億元。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的50%以上,焚燒設施建設能力要達到59.14萬噸/日,占建設任務的比重達54%,新建規模達到35.62萬噸/日。
由此來測算「十三五」垃圾焚燒處理市場空間,可分為新建市場和運營市場。生活垃圾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其中,按照行業平均投資50萬元/(噸/日)計算,對應新建市場空間約為1500億元;垃圾焚燒運營收入分為發電收入和垃圾處置收入,發電收入=上網電量*電價,垃圾處置收入=垃圾處理量*垃圾處置費,按照上網電量280度/噸,年運行天數300天,上網電價0.65元/度,垃圾處置費平均65元/噸計算,垃圾焚燒運營收入約為440億元/年。由此來看,「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處理市場規模有望超3500億元。
未來,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關注度的不斷提升,生活垃圾的處理成為城市環境治理的重要關注領域。展望2019,我國已經制定和出台了大量的有關生活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與鼓勵政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行業標準機制的出台為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快速有序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證。以上便是生活垃圾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生活垃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活垃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