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鎮人口不斷增加下,有越積越多的生活垃圾。截止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3.85億噸,預計「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市場空間有望超3500億元,以下是生活垃圾行業分析。
隨著人口增長以及城鄉一體化腳步的加快,城鎮人口越來越集中,生活習慣和環境均有了較大的改變,而伴隨而來的還有越積越多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處理成了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2010年以來,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逐年上升,2016年超過2億噸,達到2.04億噸,同比增長6.81%;2017約達到2.16萬噸,同比增長5.82%。
2018年,我國21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8850.5萬噸,處置量為18684.4萬噸,處置率達99.1%。從生活垃圾行業分析來看,產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產生量為8793.9萬噸,其次是北京、重慶、廣州和深圳,產生量分別為872.6萬噸、692.9萬噸、688.4萬噸和572.3萬噸。
「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市場空間有望超3500億元。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的50%以上,焚燒設施建設能力要達到59.14萬噸/日,占建設任務的比重達54%,新建規模達到35.62萬噸/日。由此來測算「十三五」垃圾焚燒處理市場空間,可分為新建市場和運營市場。
其中,按照行業平均投資50萬元/(噸/日)計算,對應新建市場空間約為1500億元;垃圾焚燒運營收入分為發電收入和垃圾處置收入,發電收入=上網電量*電價,垃圾處置收入=垃圾處理量*垃圾處置費,按照上網電量280度/噸,年運行天數300天,上網電價0.65元/度,垃圾處置費平均65元/噸計算,垃圾焚燒運營收入約為440億元/年。由此來看,「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處理市場規模有望超3500億元。
2019年1月,住房和建設部發布《關於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天津、上海等46個重點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生活垃圾行業分析認為,《通知》的提出,到2019年3月底前,46個重點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量化工作任務;2019年,46個重點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探索建立宣傳發動、收運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機制;2020年底前,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在進入焚燒和填埋設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2035年前,46個重點城市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分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焚燒和其他。2018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19673.8萬噸,其中衛生填埋量為11804.3萬噸,占比為60%;焚燒量為6885.8萬噸,占比為35%;其他無害化處理量占比僅為5%,說明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還是以衛生填埋為主,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也是國家生活垃圾處理的重點關注領域。
展望未來,隨著村鎮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種現代工業生產的日用消費品普及,必然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村鎮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是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短板,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建設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是高效的也是可行的。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在技術越來越成熟下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規模將持續擴大,2023年預計達到4億噸。以上便是生活垃圾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生活垃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活垃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