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電錶的迅速全面推廣,「十三五」期間智能電錶的招標量面臨嚴重下行壓力,2016年國網實際電錶招標量為6573萬隻,2017更是降到3778萬隻。下面進行智能電網行業現狀分析。
智能電網行業分析表示,「十三五」期間,全國電力工業投資將達到7.1萬億元,比「十二五」增長16.4%,其中電網投資3.5萬億元,占49%。從實際完成情況看, 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電網總投資額分別為3,687億元、3,661億元、3,856億元和4,119億元。
電能計量晶片作為智能電錶的核心器件, 直接關係電能表的計量精度和工作可靠性、穩定性等產品品質。隨著中國智能電網建設進程的加快,電能計量晶片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14年,智能電錶招標總量依然保持增長,中國電能計量晶片全年實現銷售15,468萬顆,較2013年增長9.34%。2015年,全年銷售數據穩定在14,877萬顆。
電力線載波通信是通過電力線載波方式來傳送網絡信息, 而電力網用於通信時幾乎不需要基礎建設投資和日常維護費用,且電力線在現代生活中已無處不在,因此電力載波通信技術適用範圍相當廣泛,既能滿足通訊要求,又可解決布線不便等困難,具有很高的經濟性、廣泛性和實用性。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相當的生產規模和研發能力,成為全球電能表生產製造控智能電錶累計4.3億隻,累計招標金額885.76億元。招標量方面,除2013年招標量有所回調外,2011年至2015年整體呈穩步上漲的趨勢,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41%。
隨著過去幾年智能電錶招標規模逐步擴大,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採購規模平緩增長。未來幾年,受到中國市場智能電網建設逐步深入、前期電能表輪換以及電能表出口規模增大的影響,電能計量晶片市場將保持穩步增長,預計到2019年,中國電能計量晶片銷量將達到18,427萬顆。
在智能電網大規模建設和國網公司智能電錶招標採購的影響下, 電子式電錶持續快速增長,機電感應式電錶的市場空間迅速萎縮,其市場逐漸被電子式產品所替代。目前,我國生產的電能表產品中約90%的產品為電子式,未來電子式電能表將完全取代機械式電能表。以上便是智能電網行業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智能電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電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