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棉花產量調減108萬噸,主要是美國主產地之一的德州遭遇乾旱,產量調減了51萬噸,印度受棉鈴蟲集中爆發產量調減了33萬噸。2019年全國棉花單產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災害性氣候的影響。以下對棉花行業現狀分析。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受種植效益和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多年來呈生產萎縮的態勢,今年國家將棉花目標價格由「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進一步穩定了棉農的信心,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棉花行業分析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335萬公頃,增加16萬公頃。2019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333.9萬公頃,下降0.5%。
2012-2019年中國棉花種植面積統計情況
2019年全國棉花單產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災害性氣候的影響。在棉花生長關鍵期,風沙、高溫、冰雹、低溫凍害等自然災害在主要產棉區新疆、河北、江西、山東、湖北等地時有發生,對棉花單產造成了一定影響。現從四大遺傳育種理論來分析棉花行業現狀。
棉花行業現狀分析,選育高產易管高效適宜輕簡化種植或機械採收的棉花新品種(系),要求株型較緊湊, 第一果枝節位較高,抗倒伏,早熟性好,吐絮快而集中,含絮適中,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5%以上,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 mm,比強度30 cN/tex,馬克隆值4.2~5.2,高抗棉鈴蟲,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枯萎病病指10以下,黃萎病病指30以下。
選育強優勢雜交棉新品種,皮棉產量比同類型對照品種增產5%以上(比常規對照品種增產10%以上),上半部平均長度29 mm,比強度29 cN/tex,馬克隆值4.2~5.2,高抗棉鈴蟲,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枯萎病病指10以下,黃萎病病指30以下。棉花行業現狀分析,重點加強優良胞質雄性不育系、恢復系創新研究,深入研究胞質不育系、恢復系的形成機制,創新花葯敗育徹底、配合力好的不育系和恢復度高、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恢復系,實現「三系」配套,大幅度降低制種成本,育成三系雜交棉新組合2~3個,推薦區試。
棉花行業現狀分析,選育生育期短、開花結鈴集中的短季棉新品種,纖維品質優良,適於魯西南兩熟棉區蒜後直播或濱海鹽鹼地晚春播簡化栽培的節本高效短季棉新品種。要求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易管理,開花結鈴集中,霜前花率90%以上,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8%,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8 mm,比強度28 cN/tex,馬克隆值4.2~5.2,高抗棉鈴蟲,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枯萎病病指10以下,黃萎病病指30以下。
棉花行業現狀分析,選育優質專用棉新品種(系)1~2個,推薦參加區試,產量與現有大面積推廣品種相當,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1mm、斷裂比強度≥32cN/tex、馬克隆值3.7~5.0,或產量比現有大面積推廣品種減產5%以內,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2mm、斷裂比強度≥32cN/tex、馬克隆值3.7~4.5,適宜紡高檔紗的優質專用棉花新品種(系);創新和挖掘抗旱、耐鹽鹼棉花特異種質資源,選育具有抗旱耐鹽鹼特性的棉花新品系。
棉花行業現狀分析,世界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沒變,我國棉花產業還要向高質量縱深發展。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但是同時也要做好迎接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國內外形勢複雜外部壓力增大等諸多挑戰。
更多棉花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花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