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運動是世界上產值最高、受眾最廣泛、影響力最大的體育運動,為體育產業最大的單一項目,產業發展日益活躍,足球賽事、裝備、場地、培訓等產業鏈要素日漸成熟,我國2019年足球教練崗位增幅超過50%,以下是足球行業投資分析。
在改革與發展下,我國足球產業已初具規模,足球競技水平以及商業化程度亦有所提升,但產業結構仍不合理,與國外足球商業化收入結構相比存在較大差異與差距。根據足球行業分析數據,足球彩票及足球用品收入比重合計占到七成,而足球賽事、足球培訓、足球傳媒、足球場地等占比過小。
2019年,在我國本土賽事的贊助市場中,足球賽事位居贊助榜第一位,達到18.4億元,籃球位居第二達到11.4億元。足球行業投資分析指出,其餘賽事例如桌球、排球、撞球、田徑等贊助規模均在1億元左右,與足球、籃球差距較大。
2019年,我國體育彩票的銷量為2096.92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預計2020年體育彩票將達到2869.16億元,預計隨著我國足球產業的不斷發展,足球彩票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得到擴大。
目前,我國已在38萬所中小學中遴選認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7059所,設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38個,遴選校園足球試點縣(區)160個,在全國布局建設「滿天星」訓練營80個,招收高水平足球隊高校181所。制定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面向近2000萬在校生每周開設1節足球課、組織課餘訓練和校內聯賽。
2019年12月4日,亞足聯在巴黎通過投票確定中國獲得2023年亞洲杯舉辦權,中企的足球營銷即將迎來新一輪商務版權產品競爭。2025年我國足球產業的目標發展規模為2萬億元,占體育產業的目標發展規模的40%。我國足球產業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一,從世界足球發展趨勢看,產業化已經成為顯著特徵,根據足球行業投資分析看,已經形成良好的政策、經濟、文化、科技條件,產業化發展將成為振興中國足球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第二,在中國足球核心產業中,足球彩票、用品等占絕對優勢,賽事、傳媒等發展並不理想,這就導致消費端及企業廣告贊助為核心的需求端並沒有完全匹配,使得足球產業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未來中國足球要實現產業化發展,需平衡商業化運作,拓寬足球商業化渠道。
第三,足球產業將不斷與大數據、網際網路應用、遊戲、智能硬體、影視、旅遊等新興產業交叉融合,延伸了產業的邊界,促使足球產業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展。
展望2020,我國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20年體育產業總產值超3萬億元"進入收官階段,2019年46號文提出的"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產值達到5萬億"進入下半場。2019-2023年,男籃世界盃、冬奧會、亞運會、亞洲杯等國際大賽陸續在中國舉辦,場館建設、體育營銷、版權運營、賽事內容及衍生品等產業鏈將進入新一輪商業變現周期;而足球產業作為體育核心產業,在政策支持和國內資本的推動下,商業化變現加快,以上便是足球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足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足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