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的重要性可以用「工業糧食」來形容,全球有62座晶圓廠投運營運,26座落戶中國,占比高達42%,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晶片廠商在全球市占率上升至15.9%,以下是IC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近幾年的IC產業高速發展,2010年我國IC行業銷售額為1342億元人民幣,2019年行業實現銷售額5427億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2.1%,遠高於全球行業整體增速。IC行業分析預計,2020年行業增速仍將保持在20%以上。
根據IC市場發展趨勢數據,2019年我國本土晶片設計銷售總額達到2576.96億元,同比增長32.42%。2019年我國共有1698家晶片設計企業,相比2018年新增318家。晶片設計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地區,三地分別貢獻了國內本土晶片設計產值的33%、35%、23%。
家電企業正開始新一輪多元化發展,而晶片成為了轉型的重點,包括創維、康佳以及格力等家電企業紛紛發力晶片產業。國家成立大基金重點扶植集成電路產業,截至2019年年底,國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時間,共投資49家企業,累計有效決策投資67個項目。
截至2019年年底,國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累計項目承諾投資額1188億元,實際出資818億元,分別占一期總規模的86%和61%。正在進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的成立工作,二期擬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我國消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晶片。晶片消費結構上,本土電子品牌廠商及外資廠商各占一半。IC市場發展趨勢指出,2019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4175.7億個,同比增長10.8%,對應集成電路的進口額3120.58億美金,同比增長19.8%。出口方面,2019年全年出口集成電路的金額為846.36億美金。集成電路淨進口額為2274億美金。
1、以反向研發/半正向為主流,產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產品線上,比如簡單的PMIC,微邏輯,或者近期的高集成的成熟的ARM晶片,但後者屬於拿來主義,使用公版套就基本可以完成,考驗的往往是資金實力,而不是創新能力。
2、規模小,資金/人才缺乏,產業鏈不完善,造成軟硬體嚴重脫離,能結合得比較好的集成電路公司基本都忙於系統移植,但又陷入了不斷給軟體補丁和/Designin的兩難中。
3、重商環境導致大部分企業為了生存為主,所以不擅於市場培養,也沒有市場規劃,往往一窩蜂上,最後形成「窩裡鬥」,造成大量行業資源的浪費,比如半導體發展初期江蘇一帶的廠家都在生產類似的東西最後比價格。
IC主要有模擬晶片、數字晶片、存儲器晶片、分立器件、傳感器、光電子器件等六大類別,其中存儲器晶片產值占比34%,數字晶片占比37%,模擬晶片占比12%。人工智慧賽道行業空間廣闊,有望誕生下一個晶片設計巨頭,以上便是IC市場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IC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IC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