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按種類可以分為數字IC和模擬IC。近幾年,全球IC行業專利申請量呈逐年遞增趨勢,中國IC產業起步比較晚,在產量和專利申請方面都比不上美國。
IC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半導體製作工藝。IC行業競爭分析指出,IC作為戰略性產業,全球主要已開發國家越來越重視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為保持其領先地位,國際IC巨頭仍會嚴格控制關鍵技術設備、材料、高端設計和工藝技術等向我國的出口。
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前10大Fabless公司的營收總額為373.8億美元,同比下降5.3%;進入全球前十大Fabless公司的門檻需超過46.75億美元。其中,高通、博通、英偉達、AMD和聯發科分別位居前五位。IC行業競爭分析指出,全球IC設計企業競爭實力較強的主要有美國的英偉達(NVIDIA)、高通(Qualcomm)、AMD、博通(Broadcom)、賽靈思(Xilinx)、恩智浦(NXP)等;台灣的聯發科(MediaTek)、台積電(TSMC)等;歐洲的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NXP)等。
2022年,中國大陸12英寸晶圓廠月產能超百萬片,同比增幅超三成。國內兩大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營收均創新高,分別達到72.7億美元和24.75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3.6%和51.8%。目前,我國IC製造企業競爭實力較強的主要有中芯國際、華潤微電子、長電科技、紫光國微、華虹半導體、上海華力微電子、中微半導體、天水華天、南京先進位造研究院等。
根據IC行業競爭分析數據,IC產品的進口額已連續多年位列我國所有進口商品中的第一位,2013年至2022年期間,我國IC進出口逆差從-1,446.40億美元增至-2,787.6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64%。不斷擴大的中國IC市場嚴重依賴於進口,中國IC產業自給率過低,進口替代的空間巨大。
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IC消費市場,對於IC製造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在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驅動下,對於高端晶片的需求更加旺盛。
我國非常重視IC產業的發展,預計在國家對IC產業投資基金和地方專項扶持基金的推動下,IC市場將有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