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是全球關注的議題之一,2019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達37.7億噸標準煤,黑龍江、甘肅、新疆、吉林棄風率超過30%,以下是能源市場規模分析。
我國是人口大國,且電力資源以自給自足為主。能源行業分析指出,2019年我國大陸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2255萬億kWh,較2011年的年均複合增速為5.52%。從2019年各省區(含直轄市)用電量數據來看,21個省區的用電量占比各自超過2%,14個省區的用電量占比各自超過3%;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的用電量居前,皆超過6%,合計占比33.4%。
2019年1-1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累計產量34.5萬噸,同比增加1.08億噸,同比增長3.2%1;其中1-11月份國有重點煤礦產量累計完成16.08億噸,同比增加9800萬噸,增長6.5%。能源市場規模指出,從逐月產量來看,4-9月累計生產17.84億噸,比2018年同期增加1.5億噸、增長9.2%,這一時期是2018年煤炭產量淨增的集中期。
成品油表觀消費量2.82億t,同比增長6.7%,增速繼續回升。其中,汽油消費增長有所放緩,主要是受替代能源發展、出行方式變化以及混合芳烴等燃料增長影響;在工業需求拉動下,柴油消費實現正增長;受益於航空市場增長,煤油消費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其他產品中,液化氣消費非常可觀,前10個月累計消費超過4400萬t,增速超過10%。
目前,我國石油市場發展出現眾多新態勢。汽油、柴油、煤油消費均呈現增長態勢,但汽油消費增速有所下滑。能源市場規模指出,受國際油價低位震盪影響,國內原油產量繼續下滑;在地方煉油企業需求驅動下,原油進口大幅增長,致使原油對外依存度再創新高;國內煉化產能繼續擴大,成品油淨出口持續增加。
在此體系下,能源網際網路可以完成多能源協調管理,根據電、氣、熱網領域行業的運轉情況,從能源價值最大化、系統安全運行、多能源交易準則和法規的角度對多能源交易及資源配置進行統一的協調管理,從而可以保障能源的高效、安全供應及能源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同時,用戶可以藉助平台了解需求側的具體情況,同時藉助系統控制網絡實現能源儲備和需求的匹配。作為需求側主體,用戶也可以參與供電供熱等供給側環節,藉助能源交易平台及分布式儲能系統進行在線的能源交易、轉售等業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十四五」規划起止時間2021-2025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這個時間正值中華民族發展之路的重要性拐點,中國正處於從舊常態躍遷到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攻堅期,以上便是能源市場規模所有內容了。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