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藥領域,傳統飲片服用方式複雜、藥材利用率低、攜帶不方便,不適應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在年輕人中接納度較低。而中藥配方顆粒稱為「免煎湯劑」,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水提、濃縮、乾燥、制粒而成,可供醫生臨床直接配方應用,即取即用。
自2001年國家發布《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中藥飲片範疇並進行企業研究生產之後,到今天,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在我國已經迅速發展了近20年,其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25億元(2017年底),每年增速超過30%。
然而,如此巨大的市場,國家批准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卻只有6家:華潤三九旗下深圳三九、中國中藥旗下天江藥業、紅日藥業旗下康仁堂藥業、培力(南寧)藥業、四川新綠色藥業以及廣東一方藥業(已被天江藥業併購)。可以說,長期以來,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被這六大企業所壟斷。
目前,國家層面正在推動中醫藥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具有傳統中藥飲片所享有的可報銷、不計入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取消醫院加成、不納入集中採購等所有政策紅利,如寧夏、福建、浙江、北京、廣東等地都將配方顆粒納入了地方醫保目錄中,天津和山東也按照飲片規格進行醫保報銷。
湖北省某三甲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曾祥(化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提倡中醫藥發展,對於資金雄厚、發展方向明確的大企業來說是利好的。但中醫考核體系、處方使用權等方面仍有所限制。」
此外,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的藥效的等效性,以及煎煮方式的差異性上還存在爭議。有業內人士建議:「在技術層面,應該對傳統飲片與配方顆粒的成分、藥理、藥效及等效性使用更先進科學的分析技術進行更深入的對比研究;對中藥配方顆粒單煎合併與複方湯劑共煎方式進行臨床療效差異性研究。在政策層面,需要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的儘快出台,以便對中藥飲片的來源、炮製、加工、提取、製劑及調劑等進行明確規定。」
曾祥指出:「針對中藥配方顆粒,需要企業的生產標準、監管部門的執法依據和醫師為患者開處方的參考。在中醫藥行業發展上,應加強中醫藥的教育以及中藥材的規範監管,也就是說,中國不僅缺乏中醫人才,還需要道地、正規、符合年限的中藥材。」
更多藥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藥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