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版權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7423億元,連續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版權作品登記達350萬件,其中軟體作品登記超過100萬件,比前一年同比增長了26%。阿里巴巴整個財年超過1億的新增用戶有77%來自於三線及以下城市。依靠下沉市場快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拼多多過去一年股價漲幅達到103.98%,市值一舉超過百度和京東。瞄向下沉市場是一場危機下的狂歡,如今成了流量紅利消失後的增長機會。
2019年是網際網路誕生的50周年,也是網際網路接入中國的25周年。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人,網際網路市場規模達到11.39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中國網絡市場規模為3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8億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3.2%,增勢趨緩。
中美兩國成為網際網路初創企業蓬勃發展的沃土,在全球占據發展優勢地位。2019全球獨角獸企業名單,共有326家公司上榜。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第二,共92個,占比達28%。
網易當年從創業到盈利,僅僅5年時間花了4000萬美元,而如今不少「獨角獸」可能仍是虧損大戶。2018年,國內網際網路公司掀起上市潮。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梳理財報數據發現,從2018年至今,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48家網際網路公司,有28家處於虧損狀態。虧損的重災區分布在電商、視頻網站、直播、網際網路醫療、在線教育、電動車等行業。美團在今年二季度實現8.76億元的淨利潤,經調整淨利潤達到14.92億元,這是美團成立九年來首次實現全面盈利。自八月中旬發布二季度財報之後,美團的股價一路水漲船高,最高漲幅達50%。
2019年下半年,國內網際網路公司上市的步伐明顯放緩。對於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扭虧將是上市後面臨的第一道大關,對於已經扭虧的公司而言,如何保持長期而穩定的盈利,則是一個長期的考驗。
10月中旬的啟動會上,全面接手京東零售集團平台中心的京東集團副總裁韓瑞表示,下沉市場是京東未來要發展的重要方向。秒殺業務成為京東最大的利器,「特價秒殺」升級更名為「每日特價」,並與「京東秒殺」和「品牌閃購」兩個頻道打通。
與此同時,京東還將拼購模式更名為「京喜」,並接入了微信的一級入口。其帶來的新用戶占全站的42%,其中的74%來自三到六線下沉市場。
阿里巴巴也在利用淘系多個平台針對下沉進行部署,全面重啟聚划算的首個任務就是下沉市場。聚划算品牌運營總經理陳浩告訴新京報記者,經過6.18的測試,他們發現下沉市場消費者核心訴求是性價比,而不僅是低價格,雙11則會延續這樣的探索,幫助企業觸達市場。
與單個企業不同,大平台的價值就在於對數據的積累,而數據的積累將降低嘗試的風險。蘇寧首次提出了「全場景零售」的概念,並利用零售雲和拼購雙線發展下沉市場,蘇寧為拼購提供了百億補貼計劃,並準備了5000萬的SKU(庫存量)。
拼多多的策略則更為直接,也明確了百億補貼,與6.18的策略相似。補貼項目負責人宗輝從5月開始組建補貼項目組後,就一直保留了這個臨時小組,其認為直接降價最為有效。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下沉市場用戶規模在第三季度雖然已達6.14億,但增長也已經基本停滯。QuestMobile數據顯示,9月的月活用戶數甚至較8月下降了300萬。接下來,下沉市場是進一步激發,還是割韭菜,仍是一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只在乎量的增長而忽略品質,將是錯誤的決定。
電商下沉還有持續提升的空間。目前65%的縣城家庭每年在線上購買過快消品,這個數字與一線城市家庭相比仍有差距。同時,電商下沉在產品選擇上也需有所側重,如嬰兒紙尿褲、個人護理、家庭清潔產品和食品零食等都是消費者更青睞在電商購買的產品。他預計下沉市場的年輕消費者在短視頻直播平台的助力下,將為市場的增量帶來更大的貢獻。他們將購買更多高品質的新品,也會改變消費觀念和市場格局。阿里、京東的加速下沉和拼多多的增長也將進一步縮短電商在上線城市和下沉市場之間的差距,打破數字鴻溝,實現消費的民主化。
更多網際網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