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我國先後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持續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提出,全面建設數字經濟強省。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至9月份,廣東省新建5G基站6.9萬座,為全年建設目標的143.9%;累計建成5G基站10.6萬座,數量居全國第一,基本實現深圳5G網絡全覆蓋、廣州主要城區連續覆蓋、珠三角中心城區廣覆蓋。
疫情期間,各地積極推動本地經濟的數位化轉型和社會的智能化改造,這既是推動現代化發展的應有之舉,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以來,多地陸續發布數字經濟相關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例如,《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2年)》提出,將北京市建設成為國際數位化大都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浙江省今年推動出台了《浙江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多項政策舉措。前三季度,浙江已實施重點新基建項目74項,包括建設5G基站5.5萬個。「數字新基建」重點項目加速上馬,帶動了通信等相關產業高速增長。
數字經濟時代成就了更多的可能性。傳統經濟往往更注重熱門行業、頂尖行業,容易造成全國範圍內的產業同質化現象。數字經濟不只關注熱門行業,數字經濟能更好地實現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各地即使經營非熱門行業也有利可圖。
對於各地爭相布局數字經濟,各地在設立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和路徑時,一定要多了解自己的地區、城市,走差異化道路。因為差異化既能提高收益,又能及早打造「護城河」。
在新一輪的全球化發展浪潮中,世界各國都開始受到數位化發展的影響。相對於工業經濟時代而言,數字經濟時代不僅會沉澱大量數據,而且涉及的幅面和深度更大,帶來了經濟結構變革,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產生了多樣的產品和服務,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增值。基於當前的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勢態,可以預測到2030年數字經濟體將服務全球70億消費者,占全球人口總數的82%;為全球提供17億個就業機會,約為世界500強雇員總數的20倍。一批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數字經濟體企業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對市場競爭也產生深刻影響。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95年至2003年是「網站為王」階段,主要強調利用關鍵技術,例如網站、台式機和搜尋引擎進行信息匯集,並通過互聯互通來為客戶提供所需信息,降低搜尋成本;2004年至2014年是「服務制勝」階段,隨著在線支付和物流信息技術的興起,開始注重服務來形成差異化,通過提升服務品質來實現「留客」,增加企業盈利能力;2015年之後是「流量競爭」階段,隨著二維碼、智慧型手機、APP等技術正在改變整個社會,市場競爭開始變成對用戶注意力的爭奪,即誰能吸引客戶注意力,誰就有流量,誰有流量,誰就有一切。在新經濟時代,網際網路的本質也成為流量生意,而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就是內容,使得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始將內容建設放在首位。
當前,跨界經營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常態。隨著跨界思想逐漸滲透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更多的「網際網路+」的新業態形式也開始出現,不僅推動著相關產業的結構轉型和升級,也引領著新一輪競爭。在數字經濟時代,競爭不再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個體競爭,平台與平台之間的體系競爭成為一種新現象。以平台體系為主體的經濟組織形態正在逐漸成為新經濟領域發展的重點,覆蓋的範圍繁多且層出不窮,對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和突出,也催生出新一輪的平台經濟浪潮。平台體系能夠很好地整合消費者、服務企業、支付機構等不同組織和機構的信息,促進主體間的信息流動並形成和創造海量信息,進而實現信息的供給與需求間的匹配,顯著降低其中的搜尋、試錯、匹配等成本。
更多數字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數字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