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經濟正處於產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的最好時期。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為高質量發展賦能,來自政策和資本等各方面的力量正不斷匯聚,形成合力。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一方面,我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196.8萬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5G行動電話用戶達到4.75億戶,比2021年末淨增1.2億戶。另一方面,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中央網信辦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
我國深入實施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大數據戰略,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2022年以來,在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2.1%,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7%。
專家表示,數字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發展韌性彰顯,領跑優勢顯現,已成為促進經濟穩定恢復增長的關鍵力量。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說,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
數字經濟也正成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2022-2027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已有16個省區市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數字經濟在地區GDP中占比超過50%。
我國數位化發展從夯實基礎到積厚成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為蒸蒸日上的數字中國建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過去五年間,我國通過推動5G商用廣泛化,光纖、寬帶全覆蓋,助力雲計算、區塊鏈、量子信息等多種技術應用躋身世界第一梯隊,取得了數據產量翻倍增長、晶片研發能力穩步提升的豐碩成果。與此同時,數字經濟進一步煥發活力,規模已超45.5萬億元,多年增速超10%;數字政府服務效能明顯提升,「雲辦理」「一網通」深入人心;數字社會服務日趨便捷,中小學全部聯網,跨省異地醫保直接結算率逐步提高;數字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相關安全法律體系日益完善,網絡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繁榮數字經濟,開啟了數字中國的「發動機」。受益於信息搜集、驗證等成本的降低,數字經濟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和提升供需匹配速度,減少了因市場的盲目性、滯後性造成的損失,也催生了一批以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倒逼傳統產業自我革新,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經濟基礎。當前,深化產業數位化轉型,重在構造下沉物聯網、上聯雲平台的數字工業系統,滿足企業個性化、多樣化的現實需求,提升生產運營、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技術更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為應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帶來的施政考驗,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成為高效服務人民、精細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建設數字政府在對內提升數位化辦公水平和履職能力、對外提供數位化公共服務和信息平台的同時,需要培養數位化施政思維,探究數字政府新形態,重塑政府的工作新模式,推動政府運作由地理空間分散化逐漸發展成虛擬空間系統化,進而促進政府工作方式由傳統的單一內部封閉式向未來的多元協同網絡化發展,提升政府跨部門、跨區域、跨業務的數字聯動能力和動態適應能力,構造政府與企業、群眾之間集數據、技術、事務於一體的治理生態。
數位技術的更新疊代、普及滲透顛覆了傳統社會的連接方式,萬物互聯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構建數字時代社會生活新場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關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是減緩數位化過程相關衝擊、順利建設數字中國必須要克服的一道難題。首先,要通過助力數位技術在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不斷應用,打破文化傳播、醫療救治等的時空壁壘,解鎖各式消費新場景,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物質精神需求,推動數位化成果全民共享。其次,要優化城鄉數字資源配置關係,協同城鄉數位化建設,建構傳統與數字並行的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讓偏遠地區搭上信息快車。再次,要重視社會工作數位化實踐,增進全社會的數字福祉。
數位化的逐步深入孕育了以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為「硬體」的數字生態系統。促進發展與規範管理相協調,構建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成為建設數字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建設數字社會需要引導樹立「技術服務人民」的數位技術觀,營造風清氣正、多元共生的良好數字輿論氛圍,形成市場健全、監管有力的數字發展環境,為技術的科學合理應用鑄造堅實的社會基礎環境和有效的多維約束機制。要強化我國數字網絡規則國際話語權,促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多邊化、民主化、透明化,為推動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維護數字經濟安全是打造數字中國的「金鐘罩」。我國要加快補齊數字中國建設中的數字安全短板。面對數據流通動態化的趨勢,協調數據安全與開放、創新三者關係,彌補數據開放的規則缺位,明確企業數據開放、數據跨境流通指引規則,解決公共數據開放平台數據質量低、功能不完善等現實問題。
數字經濟全面推動製造行業數位化轉型,技術產業發展的驅動下數字經濟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數字中國建設是一項橫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安全等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思想理論、政策制度等頂層設計,又要有踏實穩健的技術應用、措施落地等實踐,要通過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服務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助力我國以高質量發展走向全面中國式現代化。
以上就是數字經濟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數字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數字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