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工信部系統多個部門圍繞5G等前沿科技行業進行了逾10次調研。例如:12月1日,為進一步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深入了解5G工業網際網路專網頻率使用情況及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謝遠生帶隊赴山西陽泉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及頻率規劃調研。11月23日至2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副局長高炬和二級巡視員柳旭林一行到吳忠調研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應用等情況。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記者表示,當前國內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5G等前沿科技有助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宏觀經濟穩健可持續發展。從歷次通信技術疊代來看,通信技術升級換代將驅動生產效率顯著提升和民眾消費品質升級。5G作為當前最先進的無線通信技術,具備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類機器連接等特性,將推動萬物互聯,未來擁有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帶動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11月11日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年會上表示,我國已建成近70萬個5G基站,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8億,良好的基礎設施促進了許多基於5G的新應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記者表示,近兩年我國5G基站開始由點到面的加速布局,未來可能布局的廣度和深度都會提升,優先從試點城市推廣到大中型城市,從局部應用場景推廣到更多場景,然後再推廣到更多中小城市,使其最終全覆蓋,使其網絡效果全部展現出來。
「當前,我國5G基站建設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長期來看,在5G網絡達到全國有效深度覆蓋的狀況下,預計5G基站規模有望超過500萬站。隨著5G網絡達到深度覆蓋的效果,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VR/AR、超高清視頻等5G應用有望迎來大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李湛如是說。
對於5G等前沿科技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工信部近期也進行了明確部署。具體來看,11月18日,工信部召開紮實推進5G發展座談會。劉烈宏副部長表示,加快推動5G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規劃,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5G發展思路。二是穩中求進,紮實打造高質量5G網絡,推進網絡建設運維降本增效。三是強化應用,全力推進行業標杆性應用落地,在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打造可複製推廣的標杆應用。四是完善生態,拓展5G技術產業發展空間,強化5G及增強技術標準研製。五是防範風險,提升5G與各領域融合安全保障水平。六是加快轉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此外,11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表示,要加快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提高智能製造核心能力。二是堅持分類施策,深化智能製造應用推廣。三是堅持優化環境,健全智能製造支撐體系。
談及資本市場中5G板塊與政策的協同性,李湛認為,整體來看,資本市場中5G板塊將有望與5G產業發展產生聯動,尤其是5G應用板塊,建議關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VR/AR、超高清視頻等高景氣度的5G應用細分賽道。
5G正在蓬勃發展,在ToC領域,5G套餐用戶數再創新新高。國內的5G套餐用戶數已經超過2億,其中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數現已超過1.3億,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數也已達到7186萬戶(中國聯通5G套餐用戶數暫未透露)。針對個人用戶應用,三大運營商發布《5G消息白皮書》。
終端是發展5G個人用戶的必爭地。在這一年中,各大手機品牌基本已經從4G戰場轉移到5G戰場,5G終端品種不斷豐富。據信通院統計,1-10月,國內市場5G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183款,累計出貨1.24億部,占比為49.4%。今年5G商用已滿一周年,5G手機價格也已經從過去的高端機5000元區間下探至入門級機型1000元區間。
同時,隨著中國廣電5G的入局,700MHz終端產品也逐步成熟。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經核准支持700MHz頻段的5G終端有54款。
5G終端晶片也在加速發展中,5G終端晶片已全面支持SA組網模式。2020年,聯發科推出天璣1000plus,高通推出5G SoC晶片驍龍865和888晶片,華為發布了麒麟9000晶片,蘋果隨iPhone12推出A14仿生晶片,三星發布了Exynos 1080晶片,紫光展銳推出虎賁T7520。在製造工藝方面,高通驍龍888晶片、華為麒麟9000系列、蘋果A14晶片和三星Exynos 1080晶片均使用了5nm製造工藝,紫光展銳推出的虎賁T7520則採用了6nm的製造工藝。
2020年,5G建設大規模發展,應用全面開花,產業鏈逐步成熟,5G正逐漸深入到千行百業萬家。這一年,5G已然成為了社會信息流動的主動脈、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數字社會建設的新基石。5G「巨艇」正揚帆起航,駛向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更多5G基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5G基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