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正步入快車道。經梳理髮現,近期天津、廣東等一批重大氫能項目相繼開工,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提速之勢。與此同時,包括中國石化、納爾股份等上市公司也積極布局氫能產業。對此,氫能權威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景春梅表示,隨著各方產業政策不斷「補位」,將為氫能產業發展進一步鋪平道路。
3月17日晚間,納爾股份發布公告稱擬設立上海浦東臨港子公司,投資布局氫能源產業領域核心零部件項目、氫能源領域關鍵裝備項目等。這只是我國氫能加快發展的一個註腳。梳理髮現,近一個月時間,一批重大氫能項目相繼開工,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提速之勢。比如,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開工,項目總投資400億元;國富氫能裝備產業基地(三期)項目開工,擬投資15億元……與此同時,各地氫能政策更是暖風徐徐。例如,3月14日,廣東省政府發布的《關於印發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提出,出台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行動計劃。
全球氫能產業目前尚處於產業化起始階段,我國制氫量占全球1/3,前景廣闊,有望在全球氫能產業競爭中搶占先機。「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上游氫能源行業符合我國能源轉型需求,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增長迅速,產業鏈上下游均有良好前景的藍海市場。」天風證券分析師於特說,根據發展規劃測算,2020年至203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的增長空間有望達十年百倍。
我國氫產業已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制-儲-運-加-用」的完整產業鏈,各地產業布局加速,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域產業粗具規模,匯集多家氫能企業及研發機構,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雖然目前氫能產業缺乏獨立、完善的支持政策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但氫能產業規劃和氫能產業標準體系等配套政策的有望推出,從而為氫能產業發展進一步鋪平道路。
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指出,全面推進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能耗及續駛里程、低溫起動性能、動力性能試驗方法等整車標準以及燃料電池發動機性能試驗方法、車載氫系統技術條件等關鍵系統部件標準研究,支撐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及示範運行。
更多氫燃料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氫燃料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