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線上教育完善教學環節,我國線上教育已成為未來新趨勢。當前,線上教育重要性日益凸顯,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創新了教育組織形態,豐富了現代學習方式。
線上教育是以網絡為主,表現形式有兩種:直播和錄播,與線下教育不同。線上教育因為上課時老師不在學生身邊,是通過視頻進行教學,所以更考驗學生的自覺性。線上教育更加節省時間更加方便,隨教隨學,而線下教育需要集中到一個班級中,或者一個地方才能施展教育,但是能夠直面課程加的合理,更加的直觀。
2023-2028年中國線上教育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數據顯示,高等學歷線上教育和職業線上教育約占線上教育市場規模的75%,是市場的主體。其原因在於,成人用戶群體自控力強、學習目標明確、空閒時間有限、視力已成型。K12在線教育發展初期占比較低,2012年占比僅9%,但隨著K12家長和學生用戶對線上教育的認可度提高,K12線上教育的占比提升到21.3%。
由於傳統的素質教育以藝術體育、語言類為主,注重線下場景搭建和實時師生互動,因此線上教育長期進程緩慢。相比之下,職業教育、K12和英語教育這三個賽道的線上滲透率較高,發展進入成熟階段。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線上教育整體迎來爆發期,兒童編程、音樂教育、美術教育、語文素養、數學思維等細分品類的數位化轉型過程加快,用戶增長迅速。
線上教育行業熱度不斷上升資本關注度更加聚焦,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在線實時傳輸、在線繪畫、輔助動畫等技術手段帶來新的可能性,OMO模式、雙師課堂、翻轉課堂、AI陪練等新的教學和運營方式為行業注入活力,未來探索空間較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線上教育快速發展,一些高校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研究與實踐並積累了寶貴經驗,實現了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隨著全國高校陸續復學複課,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因此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握好、利用好線上教育積累形成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互動,豐富高校教育教學新業態、新場景。
當前,高校在線上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積累了寶貴經驗,廣大師生也逐漸從開始的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接受。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各高校陸續復學複課,高等教育進入鞏固拓展線上教育發展勢頭、逐步恢複線下課堂教學、線上線下教育攜手並進的新階段。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高度凸顯了「非接觸」線上教育的重要性。在管理秩序被打破、學生延遲開學的背景下,高校應急響應能力凸顯,按照「延期返校、正常教學、發揮優勢、保質保量」的教學指導方針,有序推進在線教學各項工作,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創新了教育組織形態,豐富了現代學習方式。
線上教育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有利於更好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種表現,不利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網絡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和覆蓋,能夠將教育資源較為集中地區的學生與欠發達地區的學生拉到同一「水平線」。可以說,在線教育是更好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現實選擇以及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線上教育創新了教育組織形態,將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常態下,高校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通過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完成,而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高校慣常的組織生態。線上教育以靈活多樣的組織方式,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讓教師們「停課不停教」,呈現了「線上開課堂,學習不打烊」的態勢。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國各高校集中全校力量,快速開發網絡教學平台,加強教師技能培訓,有序推進在線教學各項工作,將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
線上教育產業快速發展,全國教育用戶逐年增加。當下,線上教育豐富了現代學習方式,保證了教學的實效性和互動性。區別於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要為培養人才、學術創新、社會發展服務,這就要求高校應在標準規範的基礎上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也要求學生面向現實應用場景、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線上教育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模式,還將知識傳遞和訓練場景結合起來,銜接了教學研環節,延伸了服務鏈條。比如,通過語音、視頻等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
更多線上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線上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