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智能語音助手通常集成在智慧型手機、智能音響或其他設備中,用於提供天氣預報、設置提醒、播放音樂、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下進一步推動智能語音助手市場消費量增長。以下是2024年智能語音助手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全球語音助手應用市場規模在2023年達到了58.52億元,並且預測到2029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98.13億元。在這預測期間,全球語音助手應用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為7.40%。智能語音助手行業發展現狀分析預計到2030年,全球智能語音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約731.6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27%。
中國作為智能語音技術的後起之秀,近年來產業發展速度領跑全球。據《2024-2029年中國智能語音助手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達到341億元,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2.79%。到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82億元,並預計在未來幾年內保持高速增長。
在國內市場上,科大訊飛與百度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4.2%和27.8%。這些頭部企業憑藉其在技術研發、市場應用等方面的優勢,占據了市場的領先地位。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智能語音助手行業中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爭取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智能語音助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人工智慧研究,當時科學家們開始探索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識別技術,試圖將人類語言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形式。然而,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這一領域的發展非常緩慢。在這一時期,語音識別技術逐漸從孤立詞識別系統向連續語音識別系統發展,為後來的智能語音助手奠定了基礎。
智能語音助手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提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興起,智能語音助手迎來了快速發展期。2011年,蘋果公司推出了Siri,作為智慧型手機的語音助手,引領了智能語音助手的新階段。隨後,谷歌、亞馬遜等公司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語音助手產品。微軟在這一時期引入了深度神經網絡(DNN)技術,使得語音識別錯誤率大幅降低,推動了語音識別技術的飛躍式發展。
自2016年起,智能語音技術進入落地期,機器語音識別準確率首次達到人類水平,智能語音助手和智能音箱等產品相繼落地,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智能語音助手在智能家居、智慧生活、智能駕駛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家中的智能設備、查詢天氣、設置鬧鐘等。
綜上所述,智能語音助手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從萌芽到快速發展的過程,如今已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分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智能語音助手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更多智能語音助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語音助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