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自去年下半年觸底以來,全球光伏行業呈現明顯回升態勢。晶矽光伏組件價格從0.07美元/瓦的低谷反彈至當前0.08美元/瓦水平,多晶矽價格更是在半年內上漲15%,突破5美元/千克大關。這一輪迴暖既源於政策驅動下的市場需求釋放,也受益於行業供給端的有效調控,標誌著光伏產業正從產能過剩的泥沼中逐步走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光伏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內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密集落地成為本輪需求爆發的核心動力。根據最新政策規定,2025年4月30日前併網的工商業分布式項目仍可享受原有補貼政策,而2025年6月1日後增量項目將全面進入市場化交易體系。這一時間窗口促使企業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形成"搶裝潮"效應。數據顯示,光伏組件價格在政策發布後迅速企穩回升,頭部廠商高效率產品出現供不應求局面。
歐洲市場率先釋放回暖信號,在經歷數月低迷後於2024年2月迎來組件價格觸底反彈。全球主要經濟體加速推進能源轉型背景下,海外市場需求的穩定增長有效對沖了國內政策窗口期帶來的波動風險。這為光伏產品出口提供了持續支撐,成為本輪價格上漲的重要外部推力。
通過頭部企業主動控制產能擴張節奏,疊加中小廠商庫存消化完成,光伏產業鏈供需關係得到顯著改善。2023年10月起實施的行業自律措施成效初顯,矽料環節率先企穩回升,帶動整個鏈條價格體系重構。這種供給側改革有效遏制了惡性競爭,為市場良性發展奠定基礎。
組件廠商訂單能見度大幅提升,部分頭部企業排產計劃已延伸至三季度。在市場需求拉動下,光伏設備利用率快速回升,推動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改善。但隨著搶裝潮接近尾聲,市場將回歸"提質降本增效"主賽道,電池片轉換效率、矽料純度控制等核心技術指標的競爭將成為新一輪競爭焦點。
總結來看,當前光伏產業回暖是政策窗口期、海外市場復甦和供給端改革協同作用的結果。未來行業發展仍將圍繞技術創新與成本優化展開,在碳中和目標驅動下,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形成技術領先企業主導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作為全球產能占比超70%的製造強國,中國光伏企業在持續降本增效過程中,將持續鞏固在全球清潔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