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續攀升的當下,海洋油氣作為重要的能源來源,正逐漸成為推動世界能源發展的關鍵力量。自上世紀40年代起,海洋油氣歷經70餘年的發展,在油氣行業的地位愈發重要。2023年,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額達到1869.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4%,在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總投資中占比約32%。這一數據充分顯示出海洋油氣行業的蓬勃發展態勢,也預示著2025年及未來,海洋油氣行業將迎來更為深刻的變革與機遇。
(一)世界海洋油氣發展脈絡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海洋油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19世紀末,美國石油公司以木製棧橋連接,在淺海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開啟了海洋油氣的發展征程。不過,那時的井架與陸地相連,嚴格意義上還不算完全的海上油田。直到1947年,墨西哥灣首座離岸鋼製油氣生產平台出現,才標誌著海上油氣開採的正式開端。
20世紀40-60年代,美國墨西哥灣的海洋石油勘探蓬勃發展,鋼製平台成為主流,並催生出一系列先進裝備,如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裝置等,大大推動了海洋石油的發展進程。60年代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範圍向全球擴張,波斯灣、裏海、黑海等海域的開發,進一步推動了海洋石油工業的進步,但當時主要集中在水深500米以下的淺海區域。
70年代後,作業水深超500米的油氣田相繼出現,開啟了深水勘探開發的新時代。墨西哥灣、巴西坎波斯盆地等地成為深水開發的引領者,層序地層學、三維地震採集技術等理論和技術的發展,為深水油氣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0年至今,隨著高端海洋油氣裝備的投入使用,如第五代半潛式鑽井平台和智能深水鑽井平台等,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日益成熟。超深水油氣開發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新增規模儲量趕超淺水和深水領域,成為海洋油氣發展的新增長極。截至2022年,全球海洋鑽探、生產及設施作業水深記錄分別達到3400米、2943米和2896米,海洋油氣作業範圍不斷拓展。
(二)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進程
我國海洋石油工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60年代鑽成首口發現井和探井,70年代建立早期海洋石油工業,並在改革開放形勢下開啟對外合作模式。80年代初,海洋石油總公司的成立,有力地推動了海洋石油工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在深水裝備以及深水勘探開發方面取得了諸多里程碑式成就,如「海洋石油720」物探船、「藍鯨1號」「奮進號」鑽井平台等,但在技術和裝備上與世界先進水平仍存在差距。
(一)探明儲量分布情況
在陸地油氣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海洋油氣總產量占比已超全球總產量的1/3。全球油氣發現眾多,海洋油氣發現超2000個,探明儲量超過3.8×10¹⁰。2023年,全球新油氣發現共計202個,蓋亞那深海油氣在排名前十的發現中占據兩個,可采儲量約1.03×10⁸噸,占全球新探明原油儲量的18%。南美、西南非、巴西、東地中海和中東地區成為新重大發現的集中地,主要分布在深水、超深水海域。截至2023年,全球深水、超深水油氣發現總計1372個。
(二)經濟可采儲量格局
海洋蘊藏著全球近1/3的油氣剩餘經濟可采儲量,其中淺海油氣剩餘經濟可采儲量占80%。全球海洋油氣資源形成了「三灣」「兩海」「兩湖」的分布格局,巴西近海、美國墨西哥灣、安哥拉和奈及利亞近海是世界四大深海油區,集中了全球大部分深海探井和新發現儲量。
從地區分布來看,中東波斯灣海域油氣占比最多,剩餘經濟可采儲量占比達53.4%,其中淺水區占53.2%,超深水區僅占0.2%左右;亞太地區海域油氣儲量分布相對平均;拉美地區海域油氣主要集中在超深水區,占比9.2%;北美地區海域油氣資源相對匱乏;非洲海域則以深水油氣為主,占比1.1%。從國家層面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國在海洋油氣資源占有上位居前列,我國在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開發生產實際狀況
2021年,全球海域在產油氣田2580個,在建189個,日產油氣4322萬桶油當量。海域已投產油氣田在全球在產油氣田中占比超24%,累計油氣產量超過全球油氣總累計產量的28%,以18%的在產油氣田占有率,貢獻了超30%的油氣產量。
目前,世界油氣田主要集中在淺水區域,數量超2271個,占比88%,產量占海域油氣總產量的80.2%。但隨著水下生產裝備和浮式生產設施的應用,深水、超深水的生產成本下降,桶油成本降至80美元以下,其開發逐漸成為海域油氣開發的主流,在油氣田數量和產量上有接替淺水成為主力的趨勢。
(四)勘探開發技術裝備發展水平
在海洋油氣勘探裝備領域,歐洲處於領先地位,PGS公司推出的24纜物探船技術先進,歐洲在全球物探業務中市場份額超80%。在深水鑽井設計及建造方面,美國與新加坡表現突出,鑽井作業水深突破4000米,鑽深突破15000米,這得益於先進的半潛式鑽井平台等裝備的發展。
海洋油氣施工裝備正朝著大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雙萬噸級大型半潛式起重船和多功能海上複合作業起重鋪管工程船等相繼出現。隨著深水油氣開發,各類深水開發平台以及水下井口、海底電纜等水下裝備不斷發展,以適應惡劣作業環境和海上邊際油氣田的開發需求。我國在海洋油氣裝備研發方面雖取得一定成果,但部分關鍵技術和裝備仍依賴進口,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一)深海油氣成為增儲上產主力軍
2023年,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持續增長,深水領域成為增長主力。全球頭部石油企業對海洋油氣的重點投資,彰顯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內海洋油氣也成績斐然,2023年海洋原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連續四年在石油增量上占全國石油總增量的60%以上。
截至2023年,全球深水、超深水領域發現大量大型油氣田,占深水、超深水油氣田總數量的8.82%,油氣可采儲量總量達2.53×10¹⁰噸油當量。近十年間,全球油氣新增儲量近60%來自海域油氣,其中62%來自深水及超深水海域。儘管如此,全球海域油氣勘探程度較低,深水領域開發潛力巨大,未來深海油氣將繼續引領油氣增儲上產趨勢。
(二)勘探開發能力持續提升釋放深海潛能
隨著海洋勘探開發的深入,被動大陸邊緣盆地深水油氣的成藏理論及勘探技術不斷發展。為滿足深水、超深水勘探需求,高密度、寬頻、寬方位等勘探裝備和技術成為重點發展方向,各國加大研發投入,提前布局相關設備。
在開發技術方面,多類型深水油氣配套浮式生產、鑽井、儲卸設施不斷湧現,如深水半潛式生產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等。這些先進裝備進一步提升了深海勘探開發能力,有助於釋放深海油氣潛能,推動海洋油氣行業向更深、更廣的海域進軍。
(三)天然氣水合物開發開啟綠色能源新篇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占全球資源總量的97%。日本在2013年和2017年進行了兩次試采,並制定了2030年左右的規模性生產計劃。
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深水區也積極開展試采作業,2017年首次試采成功,2019年第二次試采創造了日產氣2.87×10⁴立方米、總產氣86.14×10⁴立方米的雙記錄成績,並取得全層代表性樣品,提出協同勘探開發技術策略。截至2020年,我國共成功進行了三次海上天然氣水合物試采作業,深海探測和開發能力顯著提高,推動了關鍵技術裝備的自主研發和深水勘探開發體系的完善。未來,天然氣水合物有望成為重要的綠色能源,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新動力。
(四)能源綠色數位化塑造行業未來走向
在油氣生產行業,成本競爭激烈,數位化技術的應用可降低生產成本10%-20%,並增加油氣可采儲量約5%。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技術等將成為油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趨勢,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能源綠色領域,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成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我國海上已建立首個海上CO₂封存項目,預期最大CO₂封存能力可達30×10年,還籌劃了大亞灣區CCUS集群項目。CCUS全產業鏈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將在實現能源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引領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
當前,全球深水油氣勘探處於勘探程度較低的風險勘探階段,待發現資源量可觀,這為我國參與全球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機遇。我國南海北部和中部的多個盆地擁有豐富的深水油氣資源,近年來,我國在海洋油氣勘探、鑽井、施工和生產裝備研發上取得了一定進展,如「海洋石油720」物探船、「藍鯨1號」鑽井平台等。
然而,我國在海洋石油發展中也面臨諸多挑戰。在技術裝備方面,深水、超深水新型地震採集技術、微電機系統晶片、深水鑽機等關鍵技術和裝備尚不能滿足充分開發的需求。在海外深水油氣開發方面,我國缺乏一手地震資料支撐,在全球有利盆地的勘探階段介入不足,參與海外深水項目的程度較低,且多以非作業者身份參與,不利於提升作業水平和勘探創效。
(一)國內油氣勘探發展策略
海洋油氣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我國應加大研發投入,重點攻克深水智能鑽探、旋轉導向、智能鑽柱等高效勘探開發技術,完善技術創新體系,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上工程建設核心技術。加快智能鑽機、FPSO平台、智能平台等重大高端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提高深海裝備製造的抗風險能力。同時,構建完整的技術管理體系,積極探索海外合作開發新模式,學習國際先進技術,積累經驗,推動我國深海油氣開發取得突破。
(二)海外油氣勘探發展路徑
多渠道獲取地震資料,通過與國際公司合作、自主勘探等方式,提高對深水油氣勘探的科學選區能力。加大對全球重點深水開發地區的項目參與力度,積極布局全球深水業務。加強與擁有先進勘探開發技術的國際石油公司合作,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作業能力。提升商務運作能力,爭取實現從「非作業者」向「作業者」的身份轉變,增強在海外深水項目中的話語權和經濟效益。
海洋油氣行業在2025年及未來呈現出深海開發加速、綠色智能發展的趨勢。從發展歷程來看,世界和我國海洋油氣都經歷了從起步到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當前在勘探開發各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果,但也面臨著挑戰。我國在海洋油氣發展中,應充分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抓住全球能源轉型和深海油氣發展的機遇,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力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提升在國際海洋油氣領域的競爭力。通過採取合理的發展策略,我國有望在海洋油氣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更多海洋油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洋油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