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資源保護、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8個方面提出21項具體措施。這一政策體系旨在通過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推動我國中醫藥產業向規範化、標準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中醫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文件明確將加強中藥材資源分級分類管理,編制國家級中藥資源保護規劃,並修訂《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通過建立珍稀中藥資源調查機制,推動繁育技術攻關和替代品開發,確保資源有序開發利用。同時,構建多部門數據共享平台,強化中藥材生產流通的統計監測預警能力。
在種業振興方面,將制定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建設高質量良種繁育基地。推廣生態種植模式,鼓勵林草複合經營和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支持生產基地獲得國際質量認證。流通環節重點完善"產地倉+儲備庫"體系,規範市場秩序並建立價格監管機制,減少中間流通損耗。
政策提出要培育產業鏈"鏈主"企業,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集群,通過戰略性併購重組優化產業布局。在生產端推進數位化車間和綠色工廠建設,運用智能製造技術提升質量控制水平。同時強化全產業鏈追溯體系,確保從種植到臨床使用的全過程可溯可控。
支持開展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和作用機理攻關,重點突破重大疾病治療領域的中藥新藥開發。建立中成藥臨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推動人用經驗轉化為科學證據,並將評價結果與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掛鉤。鼓勵醫療機構製劑轉化應用,促進特色療法的標準化推廣。
通過修訂《國家中藥飲片炮製規範》等標準文件,構建覆蓋藥材飲片成藥的全鏈條標準體系。優化審評審批流程加快新藥上市,同步建立中藥品種退出機制提升市場活力。在產業安全方面,綜合運用地理標誌保護、商業秘密管理等多種手段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
政策支持中醫藥服務貿易和國際註冊,積極參與全球草藥典標準制定。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業合作平台,加強與港澳檢測機構的技術協同。同時通過傳統知識保護體系構建,維護我國在道地藥材等核心資源的主權權益。
該意見的出台標誌著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進入系統化提質階段。通過實施"科技賦能+政策引導+市場驅動"三位一體戰略,預計到2035年將形成布局合理、競爭力強的現代中藥產業體系。此舉不僅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需求,還將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為全球衛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更多中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