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清明節臨近,我國旅遊市場迎來春季首個高峰。隨著氣溫回升和假期集中出行需求釋放,短途周邊游、賞花踏青、沉浸式文化體驗等多元化玩法成為主流趨勢。數據顯示,高鐵圈內跨城流動與本地休閒消費雙線發力,出境游熱度同步升溫,折射出遊客對高質量旅行體驗的持續追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旅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今年清明假期(4月4日6日)疊加周末,激發了民眾出遊熱情。統計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2小時高鐵圈內旅客流動頻繁,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周邊游預訂量顯著增長。其中,北京—石家莊、鄭州—開封、濟南—北京等線路的高鐵票尤其緊俏,「高鐵+民宿」「高鐵+自駕」等組合模式進一步拓展了遊客行程範圍。省內及港澳短途游需求同樣旺盛,近一周內相關訂單環比增長超350%,南沙、佛山、澳門等地憑藉溫泉、美食和賞花資源成為熱門目的地。
清明假期正值春意最盛時節,「沉浸式」賞花成為核心亮點。武漢東湖櫻園、洛陽牡丹花會等傳統賞花地持續領跑熱度榜,伊犁杏花、林芝桃花吸引大量遊客拼假前往,相關中轉航班搜索量同比上漲98%。揚州瘦西湖夜遊項目帶動當地旅遊熱度激增345%,太湖黿頭渚櫻花季更是以152%的周漲幅登上春季景區榜首。與此同時,傳統文化體驗與現代旅行場景深度融合:穿漢服祭掃、參與春日遊園等民俗活動搜索量同比大漲75%,北京、南京等地歷史文化景點成為熱門打卡地。
清明假期3天行程催生出境游「快閃」熱潮。數據顯示,日本大阪、東京、韓國首爾、泰國曼谷等目的地熱度靠前,其中四國·香川縣的櫻花與瀨戶內海景觀、山形縣羽黑山雪櫻勝景等小眾路線受到推薦。東南亞潑水節也吸引大量遊客關注,西雙版納和泰國曼谷相關預訂量顯著增長,後者因全球最大潑水電音節帶動熱度上漲191%。
旅遊市場呈現「反特種兵」趨勢,「躺平式旅行」需求顯著提升。溫泉酒店預訂量同比上漲23%,成都、三亞等地的高端度假村推出冥想瑜伽等療愈項目,構建身心放鬆閉環。沉浸式體驗持續發力,景區實景劇本殺、換裝主題游熱度翻倍增長,宋潮不夜城等熱門景點熱度漲幅超200%。本地民宿預訂量增長近三成,大理洱海扎染體驗、廈門鼓浪嶼音樂空間等在地化服務強化了「住即旅行」的沉浸感。
總結:清明假期的旅遊市場展現出多元化與品質化的雙重特徵,短途高頻流動與中長線主題游並行發展。傳統文化創新表達、小眾目的地挖掘及療愈型消費場景的興起,共同推動春季旅遊向深度體驗轉型。隨著出遊需求持續釋放,如何平衡資源承載力與遊客體驗升級,將成為行業下一階段的關鍵課題。
更多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