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4月3日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盪回調態勢,創業板指跌幅顯著,但物流與稀土永磁等細分領域表現亮眼。其中物流板塊受行業景氣度回升提振大幅走高,華光源海、飛力達等多隻個股強勢漲停;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超210億港元,並延續今年以來對港股市場的加倉趨勢。市場分化格局下,結構性機會成為投資者關注焦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物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3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下跌0.24%,深成指跌幅達1.4%,創業板指領跌1.86%。市場成交額顯著放量至11582億元,較前一日增加1655億元,顯示資金在調整中加速調倉。行業板塊表現分化明顯:消費電子遭遇重挫,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個股跌停;而物流、稀土永磁等概念則逆勢活躍。
物流板塊成為當日市場最大亮點之一,飛力達、中創物流漲停,華光源海以30%漲幅領漲,並躍居東方財富股吧人氣飆升榜首位。這一表現與行業基本面改善直接相關: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顯示,3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升至51.5%,較2月提高2.2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
數據支撐增長邏輯:前兩個月社會物流總額達56.3萬億元,同比增長5.3%,多式聯運、跨境運輸等細分領域加速發展。政策層面,結構性調整推動行業效率提升,物流企業正通過技術升級和資源整合增強競爭力。華光源海作為北交所首家國際物流上市公司,其業績增長與行業趨勢高度契合,進一步激發市場對板塊的關注。
午後稀土永磁板塊異軍突起,九菱科技漲超14%,天和磁材連續兩日漲停。當前新能源汽車、風電等下游產業快速發展,推動高性能釹鐵硼材料需求放量。行業分析指出,在「雙碳」目標驅動下,稀土作為戰略資源的戰略地位持續強化,其在工業電機、節能設備中的應用不斷拓展。
供給側方面,國內稀土開採與冶煉配額管理趨嚴,疊加國際供應鏈波動風險,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規模被今年前四個月數據輕鬆超越,累計淨流入近5000億港元,顯示機構對港股中長期配置價值的認可。
總結
4月3日市場呈現「結構性行情」特徵:消費電子回調與物流、稀土永磁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物流板塊受益於行業景氣度回升和政策支持,短期熱度有望延續;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則反映了投資者對估值修復機會的關注。未來需持續跟蹤宏觀經濟數據及產業政策動向,重點關注具備業績支撐且處於高景氣賽道的細分領域。稀土作為新能源產業鏈核心材料,在供需雙輪驅動下仍具成長潛力,或將成為中長期布局重點之一。
更多物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物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