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關於薯片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劑TBHQ可能致癌的消息引發熱議,許多消費者對這類油炸零食的安全性產生疑慮。本文將從TBHQ的實際作用、國際標準及科學評估等多角度展開分析,幫助讀者客觀理解這一成分的真實風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薯片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油溶性抗氧化劑,主要功能是延緩油脂氧化,延長含油食品的保質期,並抑制細菌和黴菌生長。它耐高溫特性使其廣泛用於薯片、堅果、方便麵等高溫加工食品中。根據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TBHQ可合法添加於11類食品,最大使用量為0.2g/kg(以油脂含量計算),與美國、歐盟及澳新標準基本一致。例如,在歐盟多數食品中允許的用量範圍是0.1~0.2g/kg,而日本因偏好天然添加劑而全面禁用TBHQ。
關於「致癌風險」的爭議源於動物實驗結果:如嚙齒類動物在極高劑量(約900mg/kg/天)下可能引發前胃腫瘤,但這一器官結構人類並不存在。國際權威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專家組設定其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7毫克/公斤體重。以60公斤成年人為例,需日均食用8包樂事原味薯片(每包含TBHQ約5.25mg)才可能超標,而網傳「致命劑量」需一次性攝入近1000包,顯然脫離實際場景。
儘管合成抗氧化劑如BHA、BHT等仍被廣泛使用,天然替代品如迷迭香提取物正逐步推廣。這類成分兼具高效性和安全性優勢,例如迷迭香提取物可在240℃高溫下保持穩定。然而,目前尚無單一天然添加劑能完全取代TBHQ的功能,因此合理控制用量的合成抗氧化劑仍是食品工業的重要保障。
總結
TBHQ作為合法且廣泛應用的食品添加劑,在遵循標準用量的情況下對人體健康風險較低。消費者無需因「致癌傳言」過度恐慌,但需理性看待添加劑作用:其本質是平衡食品安全與營養保存的必要手段。日常飲食中關注整體均衡攝入,遠比孤立討論某單一成分更有意義。
更多薯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薯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