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和文化傳承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園林行業在美化城市、傳承歷史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園林人物類展覽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展示形式,逐漸受到公眾的關注和喜愛。通過對園林歷史人物的深入挖掘和展示,不僅能夠傳承園林文化,還能激勵新一代園林人不斷進取。以下將從展覽選題、內容策劃、展覽內容和形式設計、展覽傳播等方面,深入剖析園林人物類展覽的創新與實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園林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中,展覽選題的確定是整個策展工作的關鍵。儘管中國營造學社在傳統認知中更偏向於古建築領域,但其在園林領域的貢獻不容忽視。通過深入研究,策展團隊發現營造學社在園林資料整理、學術文章發表、園林遺蹟勘查及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學社成員對《園冶》的重刊、對北京皇家園林和蘇州園林的研究,以及對樣式雷圖檔的整理等,都為園林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園林文化的內涵,也為現代園林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鑑。
在完成展覽選題後,策展團隊迅速搭建起展覽框架,以確保觀眾能夠清晰地了解展覽的核心價值。展覽框架的搭建充分考慮了觀眾的認知需求,按照時代背景、人物刻畫、突出事跡的邏輯,層層遞進地展示營造學社在園林領域的貢獻。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以時間為軸,梳理營造學社的成立背景及歷年大事;第二部分突出其在園林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三部分回歸到人物本身,總結學社重要人物的歷史成就和貢獻。這種結構不僅讓觀眾對營造學社的歷史有全面了解,更突出了園林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園林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提到在展覽內容和形式設計方面,策展團隊充分考慮了展品的多樣性和展示效果。展覽內容分為「悠悠經年」「春華秋實」「山河故人」三個部分,分別圍繞營造學社的年、事、人展開。在展示手段上,策展團隊採用了灰色作為展廳主色調,搭配木構棕和園林綠,營造出素雅的觀展環境。同時,利用模型、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手段,避免了平面展品的單調性。例如,在「悠悠經年」部分,通過老照片、測繪圖等組合展示,讓觀眾深入了解營造學社的考察過程和人文精神;在「春華秋實」部分,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了獨樂寺的營造過程,使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園林建築的魅力;在「山河故人」部分,通過人物關係總圖,清晰地展示了學社成員之間的關係及其在園林領域的貢獻。
展覽的成功不僅在於展示,更在於傳播。中國園林博物館通過多種方式擴大了展覽的影響力。展覽開幕後一個月,策展團隊組織了「紀念中國營造學社成立90周年」學術會議,邀請了來自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言,吸引了眾多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參與。此外,為了滿足觀眾對隨展文創的需求,製作了以營造學社對聯為模本的鎮尺和以獨樂寺觀音閣測繪稿為底本的文件夾,讓觀眾能夠將園林文化帶回家。展覽的海報設計也圍繞人物講故事,成功吸引了觀眾的關注,並在2020年全國博物館十佳海報評選中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
總結:通過「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的策劃與實施,中國園林博物館不僅成功展示了營造學社在園林領域的巨大貢獻,還探索了園林人物類展覽的創新與實踐。從展覽選題的深入研究,到內容策劃的精心設計,再到展覽形式的多元呈現和廣泛傳播,整個展覽過程都體現了對園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一展覽的成功為其他行業博物館的人物類展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園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多園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園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