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4月1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北京舉辦了一場聚焦中長期資金投資策略的專題會議。來自國家部委、央國企、保險資管等領域的超200家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宏觀經濟環境下的資產配置路徑與市場穩定機制。本次會議以"服務實體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為核心導向,通過政策解讀與實踐分享相結合的方式,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了多維度的參考框架。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深交所負責人在會上強調,在全球股市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中長期資金已成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的關鍵力量。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動政策落地,從產品創新到交易便利性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正逐步釋放制度紅利。數據顯示,深交所通過完善股債基衍產品矩陣、優化交易機制等舉措,已形成覆蓋全鏈條的服務體系。例如在債券市場推出專項支持工具,在衍生品領域拓展風險管理功能,有效提升了中長期資金的參與效能。
會議設置的主旨演講環節聚焦宏觀政策與國際關係兩大核心議題。專家指出,當前經濟工作重心轉向高質量發展,為權益類資產配置創造了新機遇。保險行業代表分析了"長錢入市"的特徵及趨勢,強調需通過產品創新與風險對沖工具相結合,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國際局勢分析則著重解析中美關係變化對跨境投資的影響路徑,建議機構投資者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在策略分享環節,金融機構專家系統化拆解了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投資邏輯。某頭部券商研究團隊提出"雙周期共振"模型,結合宏觀指標與行業輪動規律構建組合策略;公募基金代表則重點闡述了ETF工具在分散風險、降低成本方面的獨特價值,指出截至2023年底深交所ETF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級規模。這些實踐案例印證了深交所搭建的"產品服務生態"三位一體服務體系的有效性。
與會機構代表普遍認為,在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中,堅持長期主義是破局關鍵。他們承諾將持續提升投研能力,通過深度參與註冊制改革、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投資,既服務國家戰略又實現價值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交易占比已超過45%,這一比例仍在穩步提升。
本次會議成果表明,隨著政策環境持續優化與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長期資金入市正從戰略規劃轉向實質性推進階段。各方通過深化協作、強化服務,在築牢資本市場穩定性的同時,也將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更持久的金融動能。未來在深交所等市場組織者的引領下,以專業服務賦能價值投資的理念將持續轉化為推動市場健康發展的現實力量。
更多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