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跨境支付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跨境支付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全球貿易和投資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跨境支付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這一政策導向為跨境支付體系的優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跨境清算公司正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同聯動,共同提升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水平。同時,推動更多銀行加入CIPS,持續擴大CIPS網絡覆蓋範圍,為人民幣計價的全球貿易、航運及投融資提供安全高效的結算清算服務。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人民幣已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第三位貿易融資貨幣。2024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64.1萬億元,同比增長23%。CIPS覆蓋範圍顯著擴大,2024年12月末業務已覆蓋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處理跨境人民幣支付金額175萬億元,同比增長43%。這些數據充分表明,人民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跨境支付規模持續擴大。
在跨境支付體系建設中,技術創新發揮著關鍵作用。相關部門正在加強CIPS建設,完善系統功能,研究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這些技術手段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效率,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隨著"對等關稅"政策的實施,全球跨境支付正從全球化向區域化轉型,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發展。
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到跨境支付生態建設中。一些上市公司通過獲得跨境人民幣業務資質,支持全球主流幣種的跨境收款,為全球貿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支付服務。同時,部分企業通過與銀行合作接入CIPS、SWIFT等系統,實現了跨境人民幣及跨境外幣的結算,進一步豐富了跨境支付服務的內容和形式。
跨境支付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技術創新的推進以及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不斷完善,為全球貿易和投資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未來,隨著CIPS覆蓋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和系統功能的持續優化,人民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為構建更加開放、包容、普惠的全球金融體系作出重要貢獻。
更多跨境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跨境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