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春耕開耕儀式上,數台大型農機協同作業,耕地、整地、施肥、播種等環節一氣呵成,展現了高原農業機械化的高效與便捷。近年來,甘孜州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推動農機在高原地區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截至2024年,甘孜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63%,其中甘孜縣更是達到74.21%,遠超全省59.57%的平均水平。這一成就的背後,是甘孜州在農機引進、推廣和適應性改造方面的持續努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農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甘孜州通過實施農機購置和報廢補貼政策,有效推動了農機的更新換代。2024年,全州共補貼機具845台套,報廢機具704台套,引入了植保無人機、車載導航監測系統、自走式噴灌機等新型機具。這些智能化設備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降低了勞動強度。例如,在甘孜縣,青稞種植已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農戶通過更換大馬力拖拉機,進一步提升了耕地效率。
甘孜州地貌複雜,耕地分散且交通不便,這給農機推廣帶來了挑戰。為此,甘孜州積極開展農機適應性改造,通過科研創新解決高原耕作中的實際問題。例如,針對耕地中石塊較多的問題,甘孜州引進了撿石機,並推廣「宜機改造」項目,通過土壤「去埂消坎」、修建地塊進出坡道等措施,滿足大中型農機作業需要。此外,甘孜州還改造了播種機的開溝器,使其間距可調,適應更多地塊需求。
甘孜州北部耕地相對平坦集中,而東南部多為高山峽谷地貌,耕地碎片化嚴重,機械化率差距較大。針對這一特點,甘孜州開展了「小型機械試驗示範」,結合不同地貌需求引進改造微型耕機等。目前,已制定鄉城縣正斗鄉青稞種植小型機械化方案、雅江縣馬鈴薯機械化方案等,推進東南部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當地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縮小了區域差距。
甘孜州在農機推廣過程中,注重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合作社等形式,提升農機的使用效率和服務範圍。例如,某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引進植保無人機、液壓翻轉犁、旋耕機等設備,將服務能力從1000多畝提升到10000餘畝,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一案例表明,因地制宜的農機推廣策略,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甘孜州通過政策補貼、科研創新和因地制宜的推廣策略,成功推動了農機在高原地區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截至2024年,甘孜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63%,其中甘孜縣更是達到74.21%。未來,甘孜州將繼續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業機械化向智能化邁進,為高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更多農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