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城投債市場迎來重要政策調整,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審核重點關注事項(2025年修訂)》引發廣泛關注。新規在城投債發行審核方面呈現出「有緊有松」的特點,既強化了對城投公司償債能力的要求,又為優質城市建設企業提供了更多融資便利。這一變化將對城投債市場供需關係、信用利差走勢以及投資者策略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管理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新規明確要求城投平台在申報公司債券時,需審慎評估自身經營和償債能力,並遏制通過簡單擴充貿易業務或過度拼合業務推動轉型的行為。同時,允許資質良好的城市建設企業將募集資金用於手續合規、收益良好的項目建設。這一調整旨在引導城投公司向市場化、專業化方向轉型,提升其可持續經營能力。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城投債發行額與淨融資額雙雙下降。前3個月,城投債發行額為15762億元,同比下降13.7%;淨融資1111億元,同比下降30.2%。其中,交易所城投債發行金額為606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淨融資673億元,下滑26.2%。市場分析認為,這一現象與債券收益率上行及新規出台前的窗口指導政策收緊密切相關。
新規實施後,城投債供給「放量」難度加大,尤其是那些資產流動性較差、付息負擔較重、業務較為分散的城投公司,發債融資將面臨更多限制。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城投債供需關係變化趨勢或利好資金配置,優質城投債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再次強調了判斷企業城投類屬性的核心標準——「335」指標,即非經營性資產占比不超過30%,非經營性收入占比不超過30%,財政補貼占淨利潤比重不超過50%。同時,新增了對存貨及應收類款項占總資產比例、EBITDA與有息債務利息比例、政府性應收款占淨資產比例等指標的審慎要求。這些措施將加速弱平台在資本市場的出清,推動城投公司加快市場化轉型。
在城投債供給受限的背景下,投資者紛紛調整策略,積極增持優質城投債。部分理財子公司與保險等配置型資金已在市場交易價格基礎上加價5至7個基點,買入高評級城投債以鎖定較高回報率。同時,私募基金等交易型資金也在迅速加倉低評級高收益城投債,押注未來城投債信用利差收窄。
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城投債淨融資額一度轉正,其中2月份淨融資額達到約1200億元。但到了3月,城投債淨融資額「轉負」,達到594億元。市場分析認為,3月城投債重回「淨償還」狀況,主要原因是城投債到期高峰來臨與低等級城投債發債融資面臨壓力。考慮到4月城投債到期額達到約7018億元,略低於3月的7517億元,短期內城投債淨融資額「轉正」的難度較大。
隨著城投債發行審核趨嚴,部分城投公司主體不僅存量債規模無法增長,甚至可能因債券到期淨償還而減少。業內人士指出,若部分城投債無法順利「借新還舊」,城投公司只能通過自有資金或銀行貸款等其他融資渠道兌付到期本息,這將進一步加劇城投債市場的「收益荒」。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建議負債端相對穩定的帳戶一面持有期限稍長的城投債,一面關注3至5年期城投債,其靜態收益率更高,可以賺取騎乘收益。同時,市場普遍看好未來城投債信用利差收窄帶來的回報機會,預計優質城投債將成為資金配置的重點方向。
新規的實施標誌著城投債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發行審核趨嚴將加速城投公司市場化轉型,優化融資結構。供給受限與需求旺盛的供需失衡格局,或推動城投債信用利差收窄,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未來,優質城投債將成為市場爭奪的焦點,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變化與市場動態,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新的市場環境。
更多管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管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