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磷酸鐵鋰行業呈現出產銷兩旺的態勢,市場需求持續放量,產品價格也隨之上漲。這一現象的背後,既有市場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迫切需求,也有企業通過技術疊代和一體化布局提升競爭力的努力。本文將詳細分析磷酸鐵鋰市場的現狀、漲價原因及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磷酸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磷酸鐵鋰作為動力電池的主流材料,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推動下,需求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達到409GWh,同比增長56.7%,占總裝車量的比重提升至74.6%。其中,2024年12月的裝車量更是高達61GWh,同比增長95.1%,占總裝車量的比重首次突破80%,達到80.9%。
市場需求的旺盛直接推動了磷酸鐵鋰價格的上漲。多家主流廠商表示,四季度以來產銷兩旺,部分企業甚至在春節期間保持生產線的正常運轉,以滿足客戶訂單的交付。此外,部分廠商已與客戶協商漲價,部分產品價格上調500元/噸至1500元/噸不等。
本輪磷酸鐵鋰價格上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高端產品的漲幅更大。高壓密磷酸鐵鋰產品,尤其是壓實密度在2.55g/cm³至2.65g/cm³之間的產品,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這類產品通過提升正極材料的壓實密度,顯著提高了電池的能量密度,滿足了市場對高續航里程的需求。
高壓密磷酸鐵鋰的生產工藝更為複雜,需在傳統產品基礎上新增二次燒結工藝,對前驅體磷酸鐵的製備和材料顆粒的配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具備高壓密產品生產能力的廠商在市場上享有更高的議價權。據測算,高壓密產品的加工費可上漲1000元/噸至3000元/噸。
儘管磷酸鐵鋰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廠商的壓力,但降本仍是行業的主線。磷酸鐵鋰的生產成本與原材料碳酸鋰、磷酸鐵及加工費密切相關。近期,磷酸鐵價格的上漲部分抵消了加工費上漲帶來的利潤空間。此外,高壓密產品的生產工藝調整也帶來了額外的成本增加,預計每噸成本提升超過2000元。
為應對成本壓力,磷酸鐵鋰廠商紛紛採取一體化布局策略。通過參與從資源端到正極材料生產的多個環節,企業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還能享受多個環節的利潤,從而在產業鏈博弈中取得更大的主動權。例如,部分廠商已實現磷酸鐵的基本自供,並加速布局上游磷礦資源,進一步推進降本增效。
總結
磷酸鐵鋰市場在需求放量和技術疊代的雙重驅動下,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周期。高壓密產品憑藉其高能量密度的優勢,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引領了本輪漲價潮。然而,降本壓力依然存在,一體化布局成為廠商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磷酸鐵鋰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更多磷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磷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