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算力作為支撐AI應用的核心基礎設施,其需求與供給的平衡問題日益凸顯。一方面,AI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需求激增,推動了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數據中心的建設與利用卻呈現出不均衡狀態,部分算力資源閒置,供需錯配現象普遍存在。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算力究竟是過剩還是不足,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算力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近年來,AI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算力需求的增長。2024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達到725.3百億億次/秒,同比增長74.1%,遠超同期通用算力的增幅。這一數據表明,AI應用對高性能算力的需求正在迅速攀升。特別是在推理算力方面,隨著AI模型的廣泛應用,推理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成為算力需求的主要驅動力。
儘管算力需求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數據中心的利用率卻存在顯著的不均衡。部分發達地區的數據中心由於承載了大量網際網路業務和AI訓練任務,利用率較高,甚至接近飽和。然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由於業務需求量不足,數據中心利用率較低,導致資源浪費。2022年,中國數據中心整體上架率為58%,意味著仍有四成以上的算力資源處於閒置狀態。
供需錯配和算力閒置的背後,是硬體進化速度與軟體疊代速度的不匹配。AI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軟體需求迅速變化,而硬體設施的更新周期較長,導致部分算力資源無法及時滿足市場需求。此外,數據中心建設同質化競爭激烈,部分老舊設備無法適應高性能計算的需求,進一步加劇了算力資源的浪費。
算力調度不同於電力調度,數據傳輸成本、帶寬和延遲問題限制了跨區域算力資源的有效利用。東部地區對算力需求旺盛,而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但跨域傳輸數據的高昂成本使得西部數據中心難以高效服務東部需求。因此,如何實現算力資源的區域協同,成為提升整體利用率的關鍵。
面對激增的算力需求,算力服務中間商應運而生。這些中間商通過提供運維、調度和優化服務,幫助算力中心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服務質量。在AI大模型訓練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代運營服務成為連接供需雙方的重要橋樑,推動了算力業務從單一資源提供向綜合服務的轉變。
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算力需求將持續增長。推理算力需求預計將是預訓練需求的百倍以上,訓練和推理的算力配比將從8:2發展至2:8。國產晶片將迎來繁榮期,打造全國產AI產業閉環,實現自主算力發展,成為未來的重要方向。同時,存算一體技術的突破有望改變現有計算模式,提供更加高效的算力支持。
總結
算力作為AI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其需求與供給的平衡問題複雜而多變。儘管短期內存在供需錯配和算力閒置現象,但從長期趨勢來看,算力需求仍將保持增長。通過優化數據中心布局、提升算力調度效率、推動國產晶片發展,以及探索存算一體等新技術,我們有望在AI時代實現算力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智能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更多算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算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