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入境游市場迎來新一輪熱潮。不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國遊客,許多二三線城市也憑藉獨特的風景和人文魅力成為熱門目的地。數據顯示,山西太原的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232%,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然而,在「來得了」的基礎上,如何讓外國遊客「玩得好」,將短期熱度轉化為持久吸引力,成為各地提升旅遊服務品質的關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語言是外國遊客了解中國文化的第一道門檻。2024年,入境遊客對專業人工講解服務的需求增長了95倍。儘管許多景區已配備多語種標識,但在餐飲、交通等生活場景中,外語服務仍顯不足。一些城市通過創新手段,如推出AI多語種講解器、設立國際志願者服務站,有效緩解了語言障礙。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遊客的體驗感,也為城市旅遊服務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借鑑。只有打破語言障礙,才能讓外國遊客更深入地讀懂中國故事。
入境遊客的需求已從傳統的景區打卡轉向深度體驗,呈現出年輕化、周邊化、多樣化的趨勢。除了觀光型旅遊產品,都市旅遊、文化旅遊、科技旅遊、醫療康養旅遊、美食旅遊等也受到廣泛歡迎。各地應結合自身資源,創新旅遊產品,讓外國遊客參與其中。例如,讓遊客親手釀陳醋、磨米糕、寫書法、打鐵花,將文化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的體驗。這種深度互動不僅能提升產品競爭力,還能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旅遊體驗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服務的細節和城市的溫度。在入境游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各地需要在更多細節上提升服務品質。例如,酒店可以推出特色文化體驗活動,讓遊客在休息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藉助科技力量,開發智能導覽系統,為遊客量身定製個性化旅遊路線。這些舉措要求旅遊從業者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增強服務意識,以細緻入微的服務贏得遊客的認可。
文旅事業的發展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從語言溝通到深度體驗,從基礎設施到人文關懷,只有全方位提升旅遊品質,做好「微服務」,才能讓更多城市成為海外遊客心之所向的「必游之地」。各地應抓住入境游市場的發展機遇,以服務為核心,以體驗為亮點,以細節為支撐,打造獨具魅力的旅遊目的地,讓外國遊客不僅「來得了」,更能「玩得好」。
總結來看,提升入境游服務品質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語言、產品、細節等多方面入手。只有不斷優化服務,創新體驗,才能將短期熱度轉化為持久吸引力,讓更多城市在入境游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