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4日,國內碳纖維板塊表現活躍,吉林化纖強勢漲停,吉林碳谷漲幅超13%,蒙泰高新、中復神鷹、光威復材等企業股價跟漲。這場集體躁動的背後,是市場對碳纖維產業供需格局變化的敏銳感知——從無人機需求爆發到濕法工藝產品供不應求,產業鏈價格傳導機制正在重塑行業競爭版圖。
面對市場波動,中復神鷹表示暫未啟動價格調整機制,光威復材則透露軍品訂單價格已鎖定,民品隨市而動。這種分化的應對策略折射出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定價權差異——具備高端產品技術壁壘的企業更能抵禦成本壓力,而依賴常規產品的參與者需直面市場競爭。行業分析師指出,未來35年碳纖維企業將加速分化,技術疊代與產能結構優化能力成為關鍵競爭要素。
作為含碳量超90%的高性能纖維,碳纖維複合材料兼具輕量化、耐高溫及抗電磁干擾等綜合優勢。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新興領域,其性能表現使傳統金屬材料難以望其項背。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預計達6.03萬噸,較2019年增長超2倍,其中低空經濟相關應用貢獻顯著增量。
從供給端看,國內頭部企業正加速推進大絲束產能建設;需求側則呈現軍民融合深化態勢。濕法工藝因成本優勢在工業級市場快速滲透,而高強高模碳纖維仍需突破技術瓶頸。行業專家認為,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雙重推動下,2025年前後我國有望實現高端碳纖維自主可控,屆時國產替代紅利將全面釋放。
總結:
此輪碳纖維市場價格波動既是行業供需關係變化的晴雨表,也揭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標。隨著低空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具備技術儲備與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將率先把握市場機遇。在政策引導、資本投入和市場需求的三重驅動下,中國碳纖維產業正迎來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的關鍵轉折期,其結構性增長潛力將持續顯現。
更多碳纖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碳纖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