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速,養老金融服務創新成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廣州市以政策協同為突破口,聯合多部門印發《關於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通過制度設計、產品供給和產業聯動等舉措,探索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養老服務支持體系,為全國養老金融改革提供實踐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融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廣州市持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動實現「制度全覆蓋」向「人員全覆蓋」跨越。企業年金作為第二支柱發展迅速,目前已有3015家企業建立相關計劃,覆蓋51萬名職工,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工具。作為首批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之一,廣州在養老理財產品、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領域形成全國最全的試點業務矩陣,為居民提供多元化資金儲備選擇。
聚焦老年群體需求差異,廣州市推動保險機構開發「銀齡安康」意外險、「穗歲康」補充醫保等特色產品。廣東轄內率先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試點,實現醫療健康資源的無縫銜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達212.92萬,老齡化率達18.7%,龐大的銀髮市場正催生養老金融產品的持續創新。
通過銀行信貸、債券發行、REITs試點等多維度融資支持,廣州加速推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金融機構與政府部門協同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建設,形成「保險+養老+醫療」生態圈。政策還鼓勵探索港澳跨境金融合作,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資源聯動優勢擴大服務半徑。
針對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廣州要求金融機構開設適老化服務窗口,簡化業務流程並加強投資者教育。通過社區網點改造和智能設備適配,提升金融服務便利性與獲得感。同時建立養老金融示範區,將政策集成優勢轉化為可複製的創新經驗。
在強化產品備案審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同時,廣州推動民政、衛健等部門數據共享,實現養老服務需求與金融供給精準匹配。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綜合措施,引導金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重點支持普惠型養老項目。
當前,廣州市正以「養老金融十二條」為指引,在制度創新和產業融合中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隨著政策紅利逐步釋放,預計到2025年將形成涵蓋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智慧養老的千億級產業鏈集群。這一實踐不僅回應了老齡化社會的現實需求,更為全國養老金融體系建設提供了兼具系統性與操作性的區域範本。
更多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