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14月,北京市消費品市場呈現總量承壓與結構性增長並存態勢。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7.2億元,同比下降3.7%,其中商品零售額和餐飲收入分別下降3.7%和4.0%。儘管傳統消費領域面臨下行壓力,但線上零售渠道持續發力,新興業態與升級類消費需求表現亮眼,為市場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消費品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達4048.8億元,同比下降3.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0.2%。同期餐飲收入實現438.4億元,降幅略高於整體水平至4.0%。兩類核心業態的同步收縮反映出當前消費需求仍處於修復階段。
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通過網絡渠道完成的商品和服務零售額達1642.9億元,占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提升至36.6%,較去年同期增加1.7個百分點。其中即時零售業態增速尤為顯著,便利店、超市和倉儲會員店等實體零售終端藉助數位化平台實現的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22.7%,較一季度擴大1.2個百分點,凸顯"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對消費場景創新的支撐作用。
分品類看,金銀珠寶類(35.2%)、化妝品類(6.4%)和體育娛樂用品類(8.6%)等時尚娛樂類商品零售額分別達到299.3億元、94.4億元和76.4億元,延續高增長態勢。基本生活需求領域同樣穩健,糧油食品類以10.4%的增速實現361.7億元銷售額,日用品類增長0.8%至196.1億元,顯示居民必需消費具有較強剛性。
受以舊換新政策帶動,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7%,達157.2億元。然而汽車類(13.4%)、通訊器材類(12.8%)及石油製品類(11.9%)等大宗商品呈現兩位數下降,合計下拉整體消費增速約0.9個百分點,反映出當前大額耐用品消費需求的收縮壓力。
綜上所述,北京消費品市場在總量調整中呈現出明顯的結構分化特徵。線上零售與升級類商品的增長印證了新興消費模式的活力,而政策引導下的家電更新等舉措也釋放出積極信號。隨著經濟環境逐步回暖及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市場有望通過業態創新和供給優化進一步激發消費需求潛力。
更多消費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消費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