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家誕生於1954年的老牌企業正以技術創新為引擎,在高端裝備領域持續突破。作為中國軸承工業的重要代表,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軸」)不僅見證了行業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更通過智能化改造與核心技術攻關,成為新質生產力賦能實體經濟的生動案例。從特大型軸承到精密醫療設備組件,這家企業正以軸承為支點,在高端製造賽道上書寫新的篇章。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軸承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洛軸的歷史始於1954年,其初創時期的廠房與裝配車間(20世紀50年代影像記錄)承載著中國軸承工業的早期探索。從1966年特大型軸承的質量檢驗到2010年特大型軸承車間的建成,這家企業在關鍵裝備領域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洛軸持續參與國家和省重點項目,在風電變槳軸承、航空軸承、盾構機軸承等「大國重器」的研發與生產中貢獻核心力量。今年5月拍攝的醫療CT機軸承與地鐵列車軸承產品,正是其技術實力的最新體現。
面對行業競爭與市場需求升級,洛軸將技術創新作為戰略支點。通過引入智能工廠系統(2025年5月影像顯示AGV自動運輸車、數控工具機等設備),企業實現了從生產流程到質量管控的全面數位化升級。軸承鋼珠加工精度提升至微米級,產品合格率顯著提高。例如,在風電領域,今年新推出的變槳軸承憑藉高可靠性設計,已應用於多個大型新能源項目;航空軸承則通過輕量化與長壽命優化,滿足複雜工況需求。
作為傳統製造業的典型代表,洛軸近年來不斷拓展應用邊界。從地鐵列車的平穩運行到盾構機的地下穿行,其定製化軸承解決方案覆蓋了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醫療設備等多個領域。今年5月展示的產品中,醫療CT機專用軸承通過低噪音與高旋轉精度設計,有效提升了設備檢測效率;而特大型軸承車間則為能源、船舶等行業提供了關鍵部件支持。這些案例印證了洛軸在「專精特新」方向上的持續深耕。
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智能工廠,通過自動化產線與數據驅動管理,實現了軸承生產的全流程優化。質檢環節引入AI視覺檢測系統(如工人實時質檢場景影像),大幅減少人為誤差;AGV運輸車在車間內精準配送物料,縮短了生產周期。數據顯示,智能化改造使單位產能提升約30%,同時能耗降低15%以上。這種「智造」模式不僅鞏固了洛軸在國內軸承市場的領先地位,更為其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總結
從初創時期的廠房到如今的智能工廠,洛陽軸承集團以技術創新為紐帶,在高端化與智能化道路上不斷突破。通過深耕關鍵核心技術、拓展多領域應用場景,並依託數位化轉型實現效率躍升,這家老牌企業正成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未來,隨著新質生產力持續釋放動能,洛軸有望在「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跨越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更多軸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軸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