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是實現裝備製造業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我國軸承生產遵從一般工業產品生產的相關法律法規,現數量已經超過2000家,每年銷售收入可以超過500萬,以下是軸承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我國軸承行業已形成一整套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從軸承產量,還是軸承銷售額,我國都已經邁入軸承工業大國行列,位列世界第三。軸承行業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軸承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88億元,軸承產量210億套。能夠生產小至內徑0.6毫米,大至外徑11米,共計多達9萬多個品種規格的軸承。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還預測,我國軸承產業「十三五」還將以6~7%,「十四五」將以5~6%的速度中速增長,增長方式也將從規模速度型增長轉變為質量效益型增長,單位資產產出率、增加值率、人均增加值、銷售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發明專利授權量將大幅提高,單位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將大幅降低。
軸承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雖然我國軸承行業的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其中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而高端產品則還要依賴進口,高端軸承的發展與我國機械裝備行業發展嚴重脫節。
為促進我國機械製造業的快速發展,2019年年底開始,我國政府與行業組織制訂了行業相關的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明確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和產業扶持政策。其中,主要的產業政策及行業發展規劃如下:
2019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堅持發展整機與提高基礎配套水平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和「基礎件製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關鍵自動化測控部件填補國內空白,特種原材料實現重點突破」的發展目標,明確產業調整和振興的重點之一是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和特種原材料四大配套產品的製造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並針對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四大配套產品,提出了發展重點方向。
2020年1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十四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機械工業必須千方百計地強化基礎件、基礎技術、基礎工藝等機械工業的共性基礎領域。軸承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還將關鍵基礎產品列入五個重點主攻領域之一,主要包括大型及精密鑄鍛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加工輔具和特種優質專用材料。
2020年3月,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42條高鐵客運專線,總里程將超過1.3萬公里,這對動車組將形成800列的新增需求,到2030年我國高速鐵路里程將達1.8萬公里,為我國高鐵軸承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到2035年我國高鐵軸承市場將超過20億元。
整體來看,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一種基礎性產業,軸承行業發展速度雖然不快,但是卻已經具備了較大的生產能力。國家政策對軸承行業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在這樣的形勢下,軸承行業經濟規模在漸漸提升。而在資訊時代的今天,軸承產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必然會進入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市場,以上便是軸承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軸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軸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