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全球投資者大會上,監管層釋放了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通過優化境外上市備案機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等舉措,中國正以更開放的姿態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境內市場,同時支持企業拓展全球化布局。數據顯示,年內已有49家公司完成境外發行上市備案,多家行業龍頭啟動港股上市進程,跨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持續深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跨境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持續提升境外上市備案質效。截至5月21日,年內已有49家公司完成境外發行上市備案,其中寧德時代以約52.9億美元的募資規模創下2023年以來全球最大IPO紀錄,並僅用25天即走完備案流程,刷新近年最快記錄。另有143家企業的備案申請正在推進中,其中超七成計劃赴港上市。這一進程不僅為境內企業搭建了國際融資平台,更通過「A+H」股模式增強了市場活力。恆瑞醫藥、吉宏股份等公司近期通過港股聆訊,預計將於5月底完成上市,進一步凸顯跨境資本流動的活躍態勢。
截至2025年4月,QFII機構總數已達881家,較年初新增20家,外資通過該渠道持有A股流通市值穩定在3萬億元左右。監管層明確將優化QFII准入服務流程,探索資格審批與開戶「一站式」辦理,並計劃擴大投資標的範圍至更多金融衍生品及REITs等資產類別。同時,香港交易所正推進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納入港股通、跨境風險管理工具開發等合作項目,為國際資本參與境內市場提供更便捷通道。
政策層面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申請新業務資質、設立本土化產品,並通過簡化跨境直接投資流程、推進QFLP和QDLP試點深化雙向開放。例如,在風險管理領域,正逐步放開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期權市場的限制;在人才流動方面,探索金融從業者資格互認機制以促進專業服務跨境銜接。這些舉措將吸引更多海外長期資金與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優化境內資本市場參與者結構。
通過系統性完善跨境資本管理框架,中國正加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數據顯示,2025年至今已有超百家企業啟動境外上市備案程序,反映出市場對政策紅利的積極回應。專家指出,深化開放不僅能增強境內金融機構的全球競爭力,更將吸引優質外資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形成「引進來」與「走出去」的良性循環。未來伴隨跨境金融產品創新及監管協作機制完善,中國資本市場有望在國際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總結
2025年開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跨境開放進程顯著提速,從備案效率提升到制度體系優化,一系列舉措正系統性地打通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的堵點。數據顯示,企業跨境上市步伐與外資機構參與度持續增強,政策紅利已轉化為實際市場動能。隨著合格境外投資者機制、衍生品對外開放等配套措施落地,中國資本市場將加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為國際投資者創造共享發展機遇的新空間。
更多跨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跨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