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巴林左旗碧流台鎮以「科技興農、服務惠農」為引領,通過技術推廣與精準服務結合,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近期開展的助農行動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免費提供種衣劑等農資並進行現場指導,將科技力量轉化為增產實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碧流台鎮積極響應赤峰市糧食產能提升戰略,聚焦「科技化」支撐推動農業生產效率升級。今年以來,重點推廣玉米密植技術、大豆單產提升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科學手段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在大豆種植環節,技術人員指導農戶使用農業農村部認證的種衣劑和根瘤菌劑,前者有效防治病蟲害,後者通過生物固氮減少化肥依賴。經測算,科學拌種可使大豆畝均增產10%以上,每畝淨收益增加約60元,為農戶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碧流台鎮構建了「技術培訓+田間指導+物資配套」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確保科技增糧措施落地見效。通過專題培訓會、示範田觀摩和專家現場教學等形式,將拌種技巧、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送到農戶手中。例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土壤檢測數據為農戶提供個性化方案,既避免了過度施肥的浪費,又保障作物營養均衡。一位參與培訓的農戶表示:「過去靠經驗種植,現在通過科學指導,去年密植玉米每畝多收300多元,今年用上根瘤菌劑和定製化施肥方案,對豐收更有信心了!」
碧流台鎮在2024年玉米密植實踐中總結出的「3622」技術模式(具體數據已隱去),今年被進一步推廣至大豆種植領域。副鎮長指出,未來將通過深化科技投入和服務創新,力爭全鎮大豆平均單產突破150公斤/畝。截至2025年5月,全鎮累計推廣淺埋滴灌技術2.8萬畝、大豆單產提升技術0.9萬畝、玉米密植技術5萬畝,總面積較上年增長46%。從「示範田」到「致富田」,科技與服務的深度融合正加速當地農業現代化進程。
通過科技與服務的深度融合,碧流台鎮不僅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更為全市糧食安全貢獻了實踐樣本。下一步,該鎮將持續深化「三大行動」,力爭在2025年實現大豆單產新突破,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更多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