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7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再啟新篇章。第三輪第四批督察全面啟動,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統籌地方治理與企業責任,以精準施策推動綠色發展。此次行動覆蓋山西、內蒙古等五省(區)及三家大型央企,通過強化監督問責和優化整改機制,為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環保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中央組建8個督察組,對山西、內蒙古、山東、陝西、寧夏5省(區)開展實地督察,並首次將中國華能集團等3家電力央企列入重點檢查對象。督察內容涵蓋地方環保政策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成效及企業污染防治情況,進駐周期約1個月。此舉旨在通過「雙線並進」的督察模式,既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又督促中央企業發揮行業引領作用。
督察組以「嚴的基調」貫穿全程,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聚焦群眾關切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在具體操作中,強調精準識別污染源、科學評估治理效果,並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劃定整改標準。例如,在黃河流域督察中,重點關注水資源過度開發、生態修復項目進展等關鍵領域;針對企業,則深入排查高耗能產業轉型及碳排放管控措施是否到位。通過數據比對與現場核查結合的方式,確保督察結果客觀公正。
為避免督察過程中的「一刀切」現象,中央環保督察領導小組專門要求被檢單位以科學態度推進邊督邊改,杜絕為應付檢查而簡單關停企業或限制民生需求。同時簡化督察程序,減少重複性材料報送,並通過設立專線電話和信箱接收公眾舉報,提升監督透明度與效率。此舉既維護了政策嚴肅性,也體現了對基層實際工作的尊重。
總結
本次督察行動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為依據,通過強化區域協同、壓實企業責任、優化整改機制等多措並舉,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修復和能源行業綠色轉型中邁出堅實步伐。其創新的「省域+流域」雙軌督察模式與精準化的執法策略,不僅彰顯了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定決心,也為其他領域深化改革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範本。未來,隨著督察成果的持續轉化,將有效助力實現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和生態保護的多贏目標。
更多環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環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