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瓶裝水消費旺季尚未來臨,但市場卻早已打響今年「水戰」的第一槍,空氣中瀰漫著硝煙的味道這場「水戰」與其他「互毆式」的商戰不同,這是一次單邊進攻,被攻擊的對象是礦物質水
日前,南方某報發表大篇幅文章,對康師傅等礦物質水進行「揭秘」,稱其為「靠添加劑賺大錢」;同題配發一幅漫畫更是形象生動,將康師傅礦物質水描畫成直接從水龍頭放水裝瓶,然後貼上礦物質水的標籤。從而向讀者灌輸「康師傅礦物質水=自來水」的印象和判斷。
這篇戰鬥「檄文」中,引用了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的一個觀點,那就是他對去年12月實施《飲料通則》提出的否定意見——柏曾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于禁止飲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建議》的議案,對礦物質水進行了「技術層面」的否定。
事實上,從2000年有關純淨水的論戰之後,雖然時有齟齬,但包裝水市場倒也相安無事。而從去年6月開始至今,一場曠日持久的水戰爭論又一次被引燃。
在一夜之間,市場正在旺銷的礦物質水突然遭遇接二連三的重磅「炮轟」——從水源開始,進而延伸到產地、商標標註、pH值高低、商業道德還有生產質量的6枚重磅炸彈相繼落下,其勢也洶洶。
對任何一個生產包裝水的企業而言,這6個方面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導致重大損失,而現在,它們同時被引爆,足以讓「礦物質水」這個新生的包裝水領域遭遇空前危機。
作為「礦物質水」這個品類的發起人,其產業龍頭老大康師傅自然首當其衝,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場被動。
所謂牆倒眾人推,康師傅礦物質水在一邊倒的輿論氛圍中,被人戲弄性地漫畫為瓶裝「自來水」;更有甚者稱康師傅礦物質水「有毒」,引發消費者對礦物質水的信任危機。
結果可以想見。一份最新的康師傅市場業績表顯示,短短半年時間,其礦物質水迅速由盈利變成嚴重虧損達數千萬元以上。
「六重門」是如何造出來的
對康師傅、冰露、屈臣氏、雀巢、景田、今麥郎……各個品牌礦物質水的質疑聲,始自去年夏季。而康師傅作為礦物質水的代表企業則是第一個挨打者。
在過去的一年裡,輿論對康師傅礦物質水的攻擊一波緊接著一波,先是以標籤為由頭進行指責,其後又先後圍繞水源、產地、pH值、道德、質量等問題,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輿論圍攻,由此先後陷入了一道又一道危機門。
第一道「門」從去年6月12日開始,有媒體針對康師傅的標籤中關於游離態的說明進行批判,指責康師傅「涉嫌虛假宣傳」、「無稽之談」、「違背常識」等,稱康師傅礦物質水「比純淨水更酸」。
接著,從7月24日起,康師傅陷入更為嚴重的「水源門」。一篇名為《康師傅:你的優質水源在哪裡?》的網絡文章在天涯論談上披露,作者稱潛入康師傅杭州水廠後,發現「康師傅礦物質水是自來水」。這篇帖子立即引來大量的網友熱頂,很快變成論壇的頭版。該文章發布後38小時的時間段內,共有452篇帖子;8月4日天涯論壇把它擺成了網絡頭條新聞,然後,各網絡媒體開始轉載。緊接著,上海一家財經媒體進行了連篇累牘地集中報導,在13天時間裡,針對康師傅礦物質水事件共發表了19篇文章,發稿最密集的3天時間內,連拋9篇稿件。然後,更是被轉載到全國各地報紙與網絡,掀起了一波聲勢浩大的「水源門」事件。
同時,康師傅通過各地的渠道發現,在一些地方出現了「康師傅礦物質水是自來水」的負面傳單,不明身份的人向小鋪散發並建議賣場將其產品下架。
8月14日,有人向上海市工商局12315熱線電話舉報康師傅「違法生產」,理由是康師傅標籤上寫著公司地址是在杭州,但卻正在上海生產,並帶領上海松江工商局查檢上海水廠,由於異地生產在法規上是允許的,那次檢查無疾而終。不過,媒體上隨即卻出現了《康師傅又陷『產地門』上海工商昨上門突查》的新聞。各地的媒體也跟上這股旋風,康師傅還沒有從「水源門」事件脫身,立馬又陷入「產地門」。
緊接著,8月27日,質量萬里行四川投訴站在成都召開新聞發布會,用「紅頭文件」發布「3號消費警示」,建議消費者「慎飲」康師傅礦物質水。一時間,各個報紙、網絡鋪天蓋地眾口一詞地號召消費者「慎飲」康師傅礦物質水。
9月初,康師傅在天津召開記者會,為「選用優質水源」的說法進行說明。然而,自己無論怎樣「說明」,其結果卻越來越「說不明」。一家媒體立即將「說明」報導為康師傅「道歉」,網絡媒體更進一步,報導為《道歉被指責沒有誠意:康師傅再陷「道德門」》。
從10月8日開始,網絡上又出現了《pH值低於國標,康師傅礦物質水有些「酸」》的報導,推導出康師傅礦物質水違反國標及對人體有害,使康師傅陷入「pH值門」。
更有甚者,有的媒體將康師傅礦物質水源門事件與三鹿奶粉事件相提並論,聲稱康師傅礦物質水的生產水源是取自自來水,成本低廉,並提出飲用礦物質水是一種不安全的水。
進入年底,出現了康師傅礦物質水「有毒」的說法,將康師傅推向登峰造極的「質量門」。北京某雜誌記者在11月份與12月份,再一次綜合以前的媒體報導內容,針對質量問題,在其個人新浪博客上連續發布7篇有關康師傅礦物質水質量有問題及標準違規的負面博文。
如此高密度、高頻率的針對礦物質水的異常報導,快速形成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的共振現象,這種傳播在消費者中迅速形成這樣一個判斷:礦物質水就是自來水,並在自來水中放了添加劑,這種礦物質水不僅不安全,而且有毒。
康師傅礦物質水由此深陷「六重門」。
「六重門」真相調查
在諸多「門」中,鬧得最厲害的是「水源門」,其波浪之大甚至衝擊到CCTV這樣的媒體;鬧得最邪乎的是「質量門」,說康師傅水質量不好,不好到「喝水後吐血」的程度。這樣的波浪究竟是怎樣造出來的?
「水源門」的源頭,是去年7月22日天涯社區中一篇署名為「青草布丁」的博客——《康師傅:你的優質水源在哪裡?——康師傅水廠探秘》。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這個自稱為「青草布丁」的「探秘人」,(如同他在天涯上述文章所說的)曾經潛入康師傅工廠:在發帖前的7月17日,康師傅的確抓到兩位潛入者,當時他們潛入康師傅在杭州郊外的生產廠進行拍照,結果被工廠的攝像頭錄像,保安立即將其制止。期間其僅僅對廢品回收站和污水處理池進行了拍照。其中一人被工廠保安發現盤問時,自稱是浙江大學的學生,名為吳超超。
該工廠人士說,吳潛入工廠只不過十幾分鐘時間,並沒有什麼「秘密」能讓他看到,他擅自潛入工廠拍的照片在被扣留時被迫刪除,而且他自己的身份也暴露了,廠里還有他的有錄像。沒想到過了幾天,依然在網上發布了所謂的「探秘」文章。
至於網上登出來的4張照片,康師傅人士指出完全是張冠李戴。其中第一張應該是一家飲料工廠車間的,但不知是誰的,並非康師傅,「青草布丁」也沒有進入到康師傅的車間內;第二張是疑似抽水機器,與康師傅水廠現場不吻合;第三張是工廠外的開發區的熱力管道;第四張則完全不知道是哪裡的污水圖片。
然而,就是這樣一篇張冠李戴的所謂「探密」文章,不僅被堂而皇之地發布到網上,而且發布以後立即被熱頂熱炒,其前後呼應的戲劇效果,似乎絕對不是簡單的巧合。
據了解,製造「水源門」的第一篇文章,是「青草布丁」在7月24日上午9點43分發布的,到7月25日23點42分,在此38小時的時間段內,共有452篇帖子,除去睡覺的8個小時,即作業時間為30小時,平均4分鐘就有一個帖子,發帖之頻繁令人感嘆。據網絡人士分析,這個異常的作業可能是一個有計劃的網絡新聞製作作業,其中,應該用了將近100多個馬甲,是在網吧內密集作業的結果。
該網絡人士「解構」了其作業模式:第一步,先以1分鐘1篇帖子的超快速度將帖子炒熱,用「罵聲一片」引起關注;第二步,進行「有理有據」分析,將矛頭直指「優質水源」;第三步,再由樓主「青草布丁」發帖第二天冒頭感嘆「沒想到自己的帖子引起這麼多討論」,「澄清」自己絕非槍手,再順便攻擊一下「優質水源」;在槍手們的不斷努力下,終於將帖子頂成頭條,任務完成,就很少問津此帖。這一大堆內容中除了經事後了解可能是錯誤的圖檔所拼湊的報導外,就是康師傅在外地的水生產基地的外部照片,其他就是各種不同的「託兒」。發帖者以此搞臭康師傅礦物質水。
康師傅發現,「水源門」發生後,儘管迅速地取消了原來的標籤、停播了電視上的廣告,而且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說明情況,然而事態並沒有平息,輿論攻擊越來越厲害,似乎有人借風使舵、推波助瀾,將事態一步步擴大。
去年8月27日,幾個自稱為質量萬里行四川投訴站的人,在成都召開新聞發布會,用「紅頭文件」發布「3號消費警示」,建議消費者「慎飲」康師傅礦物質水。一時間,各個報紙網絡鋪天蓋地眾口一詞地號召消費者「慎飲」康師傅礦物質水。而據了解,所謂的質量萬里行四川投訴站,其在工商註冊登記的工作範圍只包括《質量萬里行》雜誌的發行與廣告工作。發布「消費警示」並不屬於其業務範疇。而記者在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12365投訴站了解的情況是,質監局收到投訴更多針對的是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消費者「警示」更應該屬於12315的工作範疇。記者在四川省工商局12315辦公室被工作人員告知,所謂質量萬里行四川投訴站的「消費警示」既不權威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水行業競爭由來已久
中國包裝水行業主要分四大類:天然礦泉水、純淨水、天然水和新興的礦物質水,面對巨大的消費市場,他們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息,而且愈演愈烈。
從公開資料來看,包裝水業內反對礦物質水的業內企業,主要是農夫山泉。農夫山泉主打飲用天然水,自稱取自浙江千島湖,與礦物質水顯然是競爭關係。不過,農夫山泉一再反對礦物質水在業內是出了名的。據業內專家介紹,在國家審定礦物質水的時候,農夫山泉作為代表投了反對票,但也是唯一的反對票,因此沒能阻止《飲料通則》對礦物質水的承認。
據記者了解,從去年3月1日開始,農夫山泉已先後3次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反對意見,但均未獲得採納。
在歷史上,農夫山泉素以擅長水戰著稱。從2000年開始,農夫山泉拉開了「水種之爭」的序幕,矛頭直指娃哈哈、樂百氏等純淨水,並宣稱山泉水才是最好的飲用水。通過一系列的「口水戰」以及營銷策劃,農夫山泉在行業中脫穎而出,進入中國飲用水的前三甲。
過去兩年,農夫山泉又拉開了「pH」值之戰,以pH值低為由,繼續炮轟同行,反襯其弱鹼性的山泉水水源。
有業內人士分析,水種之爭其實透露出的是行業競爭的激烈,需要通過另類的宣傳模式達到營銷的效果。
純淨水和礦物質水如娃哈哈、康師傅、怡寶等,都在城市的周邊建廠,大大縮短了物流成本;而農夫山泉由於水源離大城市遠,物流成本高,所以主要的宣傳口徑為天然,突出其產品的差異化,才能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
從目前中國包裝飲用水的市場來看,2000年前市場上主要是以純淨水、天然水和天然礦泉水3種為主,2002年以後,礦物質水異軍突起,由此形成礦物質水、純淨水和天然水三足鼎立之勢。而以康師傅礦物質水為代表產品,占市場份額的25%左右,但當康師傅礦物質水遭到「六重門」之後,市場份額急劇下降,目前不足22%。顯然市場份額被其他包裝水的品牌所分割。
事實上,記者調查至此,有關礦物質水遭遇的「六重門」已經沒有了懸念。在一系列採訪調查過程中,不難發現包裝水行業所有企業的艱難處境與巨大壓力。與傳統行業相比,中國包裝水行業並不成熟,與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相比,其發育成長卻又顯得如此畸形與滯後。正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資深人士所言,中國乳業前車可鑑,作為市場一分子,正在成長發育中的中國包裝水市場是經不起折騰的。在安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任何附加了商業利益的爭執都是幼稚與輕率的,我們所希望的,是這個市場的健康發展,而不是製造另一個乳業悲劇。
此外,如前文所述,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曾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于禁止飲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建議》的議案。雖然這成為一些媒體攻擊礦物質水的利器,但記者同時也了解到,柏廣新董事長本身也在參與天然礦泉水行業,利益相關人的身份讓很多人對其議案的初衷打上問號。
礦物質水的生存之道
事實上,撇開那些似是而非的論爭,一個核心的問題浮出水面,那就是作為一個包裝水品類,礦物質水是否安全?關於礦物質水的安全,有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礦物質添加劑是否安全,另一個是pH值偏低是否有損健康。
康師傅礦物質水所倡導的「多一點,生活更健康」,恰成為被指責添加劑的關鍵所在。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作為包裝水的一個品類,礦物質水有其合理存在的現實意義。
簡而言之,純淨水加礦物質就成為是我們常見的礦物質水。
在礦泉水成本高昂以及資源不足的現實條件下,人口眾多的中國出現礦物質水這個品類可謂是一件填補夾層需求的事情——有許多人既不滿意純淨水的無營養又無力長期消費價格高昂的礦泉水。
正是基於這樣的市場嗅覺,作為礦物質水品類的推導者,康師傅幾年來先後投資十多億美元之巨來大力挺進這個細分領域。不可否認的是,康師傅在這個細分市場裡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占據了誘人的市場份額。
康師傅研發總監楊乾輝對記者介紹說,它們所生產的礦物質水所添加的氯化鉀和硫酸鎂成分,分別是參照國內的食品添加劑標準和食品營養強化劑標準進行添加的,並不存在違法或安全上的問題。康師傅認為,純淨水中適當添加礦物質,不僅可以彌補純淨水中礦物質的丟失,還可以增加人體對幾種礦物質的攝入量,適合我國居民需要。
楊乾輝進一步說,水在通過反滲透淨化後(即以純淨水為載體),以合適的方式,將合乎人群普遍需要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添加到水中,製成礦物質飲用水。在改善飲用水水質,提高飲水安全衛生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水的營養成分。水中離子狀態的礦物質易於人體吸收,而且礦物質與水混合均勻,礦物質之間亦不會出現相互反應。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世界多數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在內,都沒有禁止或者限制礦物質添加於包裝飲用水中。而且,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食品法典委員會,原則上也允許添加;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也認為可以在包裝飲用水中添加礦物質,只是不允許加味。
此外,對於「硫酸鎂不屬於國家規定的食品添加劑」的說法,專家指出,這已經是過去了的事情,國家食品添加劑增補品種中,已經包含了硫酸鎂。
除了生產廠家的解釋,記者還從業內專家那裡得到權威的說法。一位中國《飲料通則》的起草專家接受了記者面對面的採訪。
據他介紹,中國有關政策在包裝水添加礦物質的方面是採取允許的態度。記者獲悉:從去年12月1日實施的新的國家《飲料通則》,已經正式將礦物質水歸入飲用水範疇,對瓶裝水的品類界定也由原先相對嚴格變為開放:刪除了原來的《軟飲料分類標準》禁止瓶裝水含有任何添加物的限制,凡是密封於容器中可直接飲用的水,都可稱為瓶裝飲用水。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雀巢礦物質水就上市,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銷售,並在2006年作為多哈亞運會的指定飲用水。礦物質水在中國也於2008年進入北京奧運會,成為運動員和觀眾的首選水。
除了添加劑的疑問,pH值低(偏酸)這一點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據上述接受採訪的專家介紹,目前,國內外無論是營養學界、權威機構,甚至是慢性疾病研究機構,都從未對水的pH值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發布任何定性研究結果;也並沒有任何權威部門得出關於pH值超越6.5-8.5的水,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定論。
專家表示,衛生部規定自來水的pH值6.5-8.5,是為了控制城市輸水管道的穩定性而設定的一項參考值,與人飲用水的安全性沒有關係,包裝飲用水並不使用該標準。
康師傅表示,國家對純淨水pH值的規定範圍也是5.0-7.0,而且沒有pH值超過6.5-8.5就對人體有害的結論。
礦物質水不等於自來水
「康師傅礦物質水=自來水」,今年新一輪攻擊再次「揭露」這個「秘密」,認為康師傅礦物質水成本低廉,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暴利。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除了明確標有水源地的天然礦泉水或天然飲用水外,其餘各大品牌的礦物質水、純淨水的水源,其實都來自自來水。
記者也注意到,各純淨水廠家的地理位置,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分布在大城市。大城市能有礦泉水源或者安全的天然水源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唯一的水源只能是城市自來水。
原料是自來水,是否就等於產品是自來水?是否真的如有的人所說「連自來水都不如」?據生產礦物質水的企業介紹,他們以自來水為水源生產礦物質水,中間至少要經過6道程序層層濾淨。最終的產品與自來水相比,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至少,自來水如果不燒沸騰是不能喝的。
僅僅其中的一道反滲透處理工序,就已經將自來水轉化為純淨水。
如果說沒有人對純淨水有異議的話,礦物質水用先進設備經過6道嚴密的工序生產出的礦物質水,就更沒有任何安全問題了,應該放心地喝了。而康師傅是少數在預處理階段亦採用先進的膜分離技術的廠家。
在經濟層面上,也不可能構成暴利。原因很簡單:純淨水也同樣是使用自來水為水源製成的,卻沒有人會認為純淨水是暴利,一瓶水除了生產成本外,包裝與運輸、銷售等環節也都占有成本的一部分,不能單純以水價來評斷,即便是在家燒開水,也還得再算上燃料的費用,在市面上,有的礦物質水能比目前熱銷的純淨水還要便宜,靠的只是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
記者在北京市家樂福超市飲用水專區看到,康師傅礦物質水每瓶8毛,低於某知名品牌純淨水每瓶9毛。
而以鄭州市場為例,24瓶裝的一箱飲用水,娃哈哈賣16元,而康師傅賣14元。
如果說礦物質水作為一個新的品類出現在中國包裝水市場上顯得有些「異類感覺」的話,恐怕更多是因為它的確從某種意義上彌補了中國天然水資源無法跟上對健康飲水需求猛增的現實。
據記者了解,優質礦泉水和天然飲用水,價格比較昂貴。據業內人士介紹,真正的礦泉水水源地基本上都處於林密人稀、原始生態保存較好的地區。由於我國江河大地污染嚴重,真正像長白山天池和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這樣不受污染的水源地,已經極其稀少了,不僅資源有限,而且距離大城市路途遙遠,高昂的運費成本使最終價格高高在上,數倍於就近提煉的純淨水。而礦物質水的出現符合大多數低收入階層在純淨水和天然礦泉水之間的折中需求。
以北京家樂福超市為例,真正的源頭未受污染的礦泉水,以一個普通收入者的消費水平,無力承擔日常所需。以一瓶500毫升的天然礦泉水為例,自法國進口的「依雲」為9.8元,來自西藏的「5100西藏冰川」為8.9元,離北京相對近的吉林「長白山天池」,也達6元左右。
當然,北京家樂福超市里也出售每瓶1元多一點的礦泉水,但其產地分別是北京市區附近的地方,比如門頭溝、天津薊縣、河北高碑店等,這些地方的環境保護狀況,自然難以與長白山天池和西藏雪山相比。
既然如此,為什麼輿論唯獨對康師傅礦物質水大加撻伐?因為康師傅曾在廣告中不恰當地使用了「選用優質水源」的說法,給消費者造成了過高的心理期待,自然會產生「受騙」的感覺,而價格低廉與安全健康的事實卻被忽視了。憤怒之下,「康師傅礦物質水=自來水」的誤解通過網絡迅速擴散,令康師傅百口莫辯。
其實,康師傅在看到自己的說法引起歧義後,就很快承認了水源為自來水的事實,並未隱瞞。
記者在康師傅杭州廠看到了介紹生產流程的招貼畫,上面清楚地寫著水源是自來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招貼畫早在去年一些人揭露出所謂的「秘密」之前就一直掛在那裡。
周圍一些高校學生來廠里參觀時也都了解這個事實。或許正因為此,在去年網絡狂炒康師傅水源問題的時候,近在咫尺的杭州的大學生群體並沒有過激的反應。
隨著夏季的到來,包裝水的市場需求將又一次被激活。或許,今年「水戰」仍將不可避免,但正如一位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所言,「在飲用安全的大前提下,更應該做的是如何做大產業蛋糕,而不是盯著別人的盤子,中國包裝水行業經不起折騰。」
更多礦物質水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礦物質水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