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公報: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

公報: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

2008-01-01 09:34: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07年中國海洋環境公報,這份公報由《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中國海平面公報》構成,對我國2007年的海洋環境情況作出了詳細說明。

    我國近岸海域污染形勢嚴峻

    《2007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全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比2006年減少約0.4萬平方公里。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黃河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持續增高,河口生態環境受損。由大氣輸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趨勢。

    在實施監測的573個入海排污口中,約87.6%的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標污染物(或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Cr)、磷酸鹽、懸浮物和氨氮等。廣西、江蘇和浙江超標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比例居全國前三位。

    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緩解,監測的18個生態監控區中,約78%的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

    海洋災害較往年偏輕

    據《2007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2007年我國共發生風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嘯等海洋災害163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8.37億元,死亡(含失蹤)161人。而1989年~2006年的年平均經濟損失為124億元,死亡失蹤人數339人,2007年我國海洋災害較往年偏輕。

    2007年我國颱風風暴潮過程多,災害發生次數多,災害造成的損失小;2007年海浪災害和赤潮災害均有所減少,近海海域共發生波高4米以上的海浪過程35次,較上年減少3次,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82次,與上年相比減少11次,東海仍為我國赤潮的高發區,較大面積赤潮集中在浙江沿海海域;2006/2007年冬季渤海及黃海北部的冰情為輕冰年(1.0級),是自有歷史記錄以來災情最輕的年份;2007年我國實時接收到全球地震海嘯信息43次,均未對我國產生影響,我國沿海驗潮站也沒有記錄到海嘯波。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

    《2007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0毫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為196毫米;上海次之,為115毫米,總體趨勢為北快、南緩。

    200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年,仍高於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預計未來1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將比2007年上升32毫米。

    氣候變化與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密切相關。近30年來,中國沿海氣溫上升1.1℃,海溫上升0.9℃,同期中國沿海海平面也呈明顯上升趨勢,上升幅度達90毫米。2007年9月,中國東南部沿海持續受偏東南的副熱帶高壓影響,該地區經歷了歷年來最嚴重的高溫天氣,同期沿海海平面異常偏高,比常年高96毫米。

    2007年,中國沿海經歷了暖冬、異常高溫、乾旱、雪災、極端溫帶風暴潮等多起極端氣候事件。氣候變化與海平面上升加重了風暴潮、咸潮入侵、赤潮等海洋災害。

更多海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