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琳 北京報導
3月18日,彼得·帕西剛抵北京,便展開了異常忙碌的行程,上午開會,下午飛往上海考察。作為亞洲清潔資本(Asian Clean Capital,ACC)營運長,他正忙於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及廣東等地推廣地源熱泵應用第三方投資模式,以期先行搶占市場。
「這是ACC公司在考察良久、並意識到中國節能減排的機遇後作出的決定。」帕西表示。此前ACC在香港投資電信領域,目前已完全轉型至節能減排,轉換正是因為看好大好的市場機會。他們投資選擇了兩個方向,一是工業餘熱回收,一是地源熱泵。
而與ACC有同樣眼光的企業還有很多。據了解,國外能源領域的企業和投資者正將目光轉向中國的節能市場,包括歐洲有很大一部分基金在躍躍欲試,而ACC的大部分資金便來自歐洲。
第三方投資模式
帕西此行飛往上海,正是與之前洽談的項目進行溝通。「目前來看,溝通比較順暢,還有些細節需再議。」 他表示。
在上海的一家地產公司的會議室,帕西和這家可能的合作夥伴正在商量其下的兩個大型社區的地源熱泵系統。在這裡,聽不到他們討論技術方案,發展商也不在專著於了解系統方案、初期投資和節能效果,而受到關注的則是計費、費率、基準線、最小用量以及折舊。
而ACC所設計模式即第三方投資模式,是指由投資商組合最優的設備商、工程商及材料商為業主服務。在整個過程中,甲方不需要任何費用,只需按照約定支付能源使用費,價格按照市場調節,如水、煤、燃氣的費用即可。
據了解,按照這一模式運營,項目夏季的節能空間約在40%,冬季可實現50%的目標。節能空間的增大是ACC方面決定投資的重要原因。
而在第三方投資項目的遴選上,國際地源熱泵協會中國地區委員會主席徐雲生表示,會選擇體量大、運行頻度高、實施代價低的項目。而每個項目都不一樣,ACC有自己的專門的有經驗的技術和財務人員對每一個項目做技術和經濟可行性分析和風險評估。
實際上,是否採用地源熱泵,一直是許多發展商感到困惑的事情。即使召開專家論證會,和設備商以及工程公司一輪又一輪的討論,花大量的時間做市場的調研,最終仍然可能會出現「該上的沒有上,不該上的上了」的情況。
而這一切在第三方投資人內部的一個小組裡都可以解決了。ACC其中的一個合作夥伴——上海的一家國際地產發展商,表現出對這一投資模式的興趣,在第二次會面時就達成了意向。
其實,許多地產商對綠色建築的承諾一直受到各樣的限制。一方面,他們希望能使用最好的系統,減少對資源的消耗,但另一方面,採用新的系統對他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該地產商的負責人表示,以地源熱泵為例,它和地質結構、建築功用的關聯度非常大,其系統的構成也不是一個標準的過程,施工企業更是良莠不齊,雖然我們有良好的願望,但的確感到無所適從。即使簽約以後,由於涉及到特殊的施工程序,我們的監理人員對施工程序的監控,質量的保證也是力不從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承擔的風險實在太大。「現在,所有這些都可以由第三方的專業投資公司來承擔。他們與設備供應和工程服務之間穩定的合作關係,將極大地減少工程的風險和運行效果的不確定性。」
市場洗牌
一直以來,國內地源熱泵市場競爭激烈。在市場中,設備商、工程商向甲方推銷產品時,甲方通常比較迷茫,比如開發商需要一些節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需求若釋放到市場中,會有10家甚至20家企業蜂擁而至,每家企業在價格、技術、方案方面均有差別,並拚命地低價競爭,產品質量不保,最終導致行業受損。
一般來看,地源熱泵的合理施工價位是400元/平方米,但現在可以低到150元/平方米。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利潤,但在堅持;有的企業只能低價競標。而健康的狀態應是企業擁有合理利潤空間,在合理利潤空間下實現工程質量的優質和效果。
業內人士提出了包括設立市場准入制度,設立企業等級等制度來規避上述市場狀況。
「這些方法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我一點都不樂觀。我倒是覺得,如果第三方投資這種模式能夠生存,將給地源熱泵行業帶來無聲的改變。因為作為投資人,其回報不在銷售產品,而是獲取節能的收益和能源費用。」 徐雲生介紹。
但這樣的投資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潛在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開發商夥伴的資信,地產項目的銷售情況。「如果地產項目不能短時間內銷售,我們也就立即被『綁架』了。因為只有入住和使用我們才有回報。」帕西說。
其他的風險還包括費用收取以及最小用量等。而在管理方面,同時運作百個項目所面臨的管理風險及政策風險也是存在的。正是由於可能的風險,ACC第一期的項目投資不會超過3000萬美元。
更多熱泵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熱泵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